哪些情况下胆囊息肉需要及早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检查设备的更新变化加速,体检成了很多人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当然也正是因为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没有特别明显症状的疾病,在早期就被发现,胆囊息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胆囊息肉良性居多,但也不能马虎胆囊息肉大部分是“假性息肉”,多是良性。
这类息肉主要是指胆囊粘膜的表面隆起并突向腔内的一类病变,也被叫做“胆囊隆起性病变”,导致其出现的常见原因就是胆固醇、脂肪沉积在胆囊壁上,继而形成的一个个凸起物。
假性息肉一般一长就是好几个,体积比较小,有蒂且容易脱落,属于非肿瘤性息肉,对胆囊壁基本无损害,大部分都没有临床症状,少数患者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的轻微胀痛不适。
一般建议进行观察治疗,定期复查。如胆固醇性息肉脱离成为胆结石的一部分,且引起不适症状,影响到患者生活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但,这并代表着,胆囊息肉就没有危害,事实上,还是有小部分息肉会有癌变的倾向的。
有假性息肉自然会有真性息肉,这类息肉包括炎性息肉、胆囊腺瘤、腺肌瘤、腺瘤样增生等。
除了炎性息肉是由于炎症刺激引起的,其他几种则都有癌变的可能。
如胆囊腺瘤,是一种真正的胆囊肿瘤,而且会慢慢的长大有癌变的几率,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恶变率在30%左右;
如胆囊腺肌瘤,其是由于胆囊黏膜和肌肉层的增生与憩室造成,这也是一种良性的增生疾病,但也有一定的癌变率。
所以,对于胆囊息肉千万不能大意。
胆囊息肉这些情况都建议及早治疗虽然胆囊息肉多数为良性,没有任何症状不适,可保守治疗,但现实情况是,当我们照B超时,很难从外观上去辨认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还是腺瘤性息肉或腺肌症等,一旦混淆,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发展成为胆囊癌,预后很差。
因此一般当胆囊息肉难以抉择时,如果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都建议及早治疗:
1、息肉最大直径≥1cm,尤其属于单发息肉;
2、息肉最大的直径虽然小于1CM,但定期观察后发现息肉快速增长,增长幅度大于2MM;
3、患者有胆囊息肉且合并急、慢性胆囊炎;
4、年龄超过50岁,合并有胆囊结石;
5、在超声检查下,发现胆囊息肉血供丰富,怀疑癌变者。
如果患者初次检查胆囊息肉小于1cm,一定要在3个月后或者半年进行一次复查,如果息肉大小没有变化,在延长至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如果属于单发息肉,且大小接近1cm者,则建议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确诊,千万不要大意,以免耽误病情。
夏季白癜风怎么预防治疗白癜风去哪里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ysty/9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患上了胆结石,要不要做手术
- 下一篇文章: 胆结石会遗传它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