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息肉



体检发现这种息肉要重视,根据其转归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很多人在体检b超中发现胆囊息肉、胆结石和脂肪肝,其实病变轻微,人还没有出现症状,却被一些体检机构夸大其危险性,导致过度治疗,例如进行“辩证施治”,甚至做微创“保胆”手术外科专家指出,1厘米以下的胆囊息肉如果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医疗干预,只需要调整生活饮食方式;对于需要做手术的胆囊息肉,就要彻底去除胆囊,“没胆”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所谓“保胆”手术只会留下多种后患,日后还可能要折腾多开一次刀

“保胆”手术留下息肉复发、胆囊炎等后患,令患者要多开一次刀

1厘米以下无症状胆囊息肉只需观察

胆固醇附着在胆囊壁上形成“息肉”的b超影像学诊断,无需治疗

文/记者伍君仪 胆囊结石治疗通讯员胡颖仪

2.瘤性息肉如果是胆囊腺肌增生症,一般不用处理,定期复查即可如果“息肉”超过1厘米,其实可能是胆囊肿瘤,例如胆囊癌,50岁以上者(特别是女性)发生机会较高,“息肉”可无节制地增大,要及时做手术切除

医学指导/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主任刘建伟

刘建伟认为,如果息肉很小(小于1厘米),可能终身都不会变化,根本就不用做任何治疗,连“辩证施治”的中药都是多余的,只需要调整生活饮食方式如果息肉有必要摘除,只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就要做胆囊切除,“没胆”对人体健康没有什么影响另一方面,“保胆”微创手术必须切开胆囊,破坏胆囊的正常结构,再保留胆囊的话,其功能也恢复不到正常,而且仅仅取出息肉无法做到根治,往往还留下息肉胆囊结石生命蒂的复发后患他认为“保胆”手术是某些医疗机构扩大治疗范围之举,给患者带来的利少弊多,“日后胆囊萎缩没有功能,或者胆囊炎发作,甚至感染影响到肝脏,还要再做一次手术”

胆囊息肉要不要做“保胆”手术?

无症状胆囊息肉者能不能吃油腻?

现在b超的分辨率越来越高,能看到胆囊壁1毫米的变化,使得发现“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的比例增加(getty images供图)

1.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息肉,不会恶变,可以逆转,下次复查可能就看不见了最常见的是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看上去像是有2~3毫米的“息肉”,结晶排出胆囊后,“息肉”就消失了50岁以上者、男性、吸烟者、酗酒者较为常见,尼古丁、酒精可使胆囊经常在应该收缩的时候麻痹松弛,没有胆结石做手术排出去的胆汁浓度越来越高,产生渣滓沉积在胆囊壁,沉渣钙化还可形成胆结石;高脂饮食、不吃早餐、维生素c或纤维素缺乏、蔗糖及精致淀粉摄入过多等因素也容易导致沉积其次常见的是炎性息肉,炎症反应使得纤维素沉积在胆囊壁上形成隆起这些“息肉”的患者多数没有症状,无需治疗;少数人表现为消化不良和上腹隐痛等不适,需要处理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主任刘建伟介绍说,现在b超的分辨率越来越高,能看到胆囊壁1毫米的变化,使得发现“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的比例在10%以上,但其中7成人并无任何症状人群中胆囊息肉的比例只有5%,而b超发现的“胆囊息肉”只是一个影像学诊断,并不是病理学诊断,有可能是以下2种情况:

刘建伟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怎样治疗胆囊结石他解释说,胆囊疼痛发作时要戒油腻,因为这时胆囊发炎肿胀,胆汁排不出去,无法消化脂肪;但是,正常的饮食结构要包含适量脂肪,不但对一天的能量代谢有好处,还可促进胆囊收缩排空胆汁,令胆固醇“息肉”消失特别是人体休息了一个晚后,胆囊内积存的胆汁浓度很高,早餐应适当吃点脂肪类食物三餐的脂肪含量应以早餐最高,晚餐最少对于大多数没有症状的胆囊息肉患者而言,完全不吃油脂只会令病情越来越重,而吃素的人中有很多患有胆囊结石

b超发现胆囊息肉后,很多体检报告都建议患者“戒油腻食物”

目前国内有的医疗机构在大力推广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保胆”微创手术,吸引了很多觉得“有胆”总比“没胆”好的患者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泥沙胆囊结石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ysty/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