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药物性胆囊结石
警惕药物性胆囊结石
作为一名超声科医生或者普通体检者,你是否有过原本检查出的胆囊结石时隔一段时间“不翼而飞”的经历?让我们来看两个典型的病例,用事实说话吧!
病例1:10岁患儿,因发热静脉点滴后胆囊声像图
病例2:患者因肺癌手术,术前术后均进行了超声检查。术前超声显示胆囊内无结石,术后发现胆囊内出现结石,后来复查,胆囊内结石消失。
为何查出的胆囊结石会神秘失踪呢?通过询问或查找病历记录得知,两位患者在行超声检查前分别服用了头孢曲松,而第二次复检时,已停用药物数天以上。这就是药物引起的假性胆囊结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
导致药物性结石的药物有哪些?
1.雌激素:如避孕药。雌激素能直接影响肝胆功能,可使胆汁合成减少、胆固醇分泌增多,同时影响胆囊的收缩和排出胆汁的功能,从而可形成胆结石。
2.头孢曲松:应用头孢曲松后发生可逆性胆汁淤积症状,原因是进入到胆汁中的头孢曲松代谢物钙盐易沉淀在胆囊中,成为“结石核”,诱发胆石症。
3.非甾体类抗炎药:因其代谢物经过胆囊排泄,故可在胆管中形成结晶(即结石前体)。
4.潘生丁(双嘧达莫):该药绝大部分从胆汁排泄,长期服用潘生丁可形成不溶性物质,沉淀于胆囊胆汁中,促使胆石形成。
5.全胃肠外营养药(TPN):由于应用TPN者大多胃肠道功能差,胃肠道缺乏食物刺激,导致胆管收缩不良致使胆汁淤积,长期应用后可发生胆汁淤积和胆石症。
其中头孢曲松所导致的胆囊结石最为让人纠结,因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可逆性”。据研究发现,25%—45%患者服用头孢曲松后会发生胆汁瘀积,其瘀积物主要成分是头孢曲松钙盐所致的颗粒物质。停药后,胆囊中的胆酸池恢复平衡,重新溶解胆固醇结石,头孢曲松钙盐溶解,结石逐渐消失,因而被称做“可逆性结石”,亦被许多人称为假结石症。
头孢曲松所致结石症的特点:
1、结石发生快,溶解消失也快。最快出现是在给药后第2天,最快消失是在停药后第11天;
2、结石一般直径较小或呈泥沙样;
3、是否发生结石决定于药物本身的特性,且与剂量、疗程相关;
4、结石的主要成分是头孢曲松钙,还有少量胆固醇和胆红素。
5、有些病例胆、肾结石同时发生;
6、不仅小儿多发,成人也有发生;
7、患者常伴有胆囊炎或肾孟肾炎及其他症状,尤其是高胆红素血症。
温馨提醒: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医生要与患者多交流,患者要与医生多沟通,发现胆囊结石时,也要考虑到药物性假性结石的可能,如无法排除药物性假性结石的患者,近期应谨遵医嘱进行复检,且很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哦!
完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ysty/10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患上胆结石的人,可以吃鸡蛋吗劝告你,真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