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出毛病,摘胆还是保胆首先要有胆识
晶报记者王卓芬通讯员谢红/文、图
胆囊有什么功能?
如何防治胆囊疾病?
胆囊一旦出现疾病,
是切除胆囊做“无胆英雄”,
还是尽可能地保胆?
1日,医院院长、肝胆专家胡明彦(左一)到企业义诊。
9月1日,暨南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肝胆专家胡明彦主任医师领衔专家团队举办大型公益义诊活动,向市民普及胆囊健康相关知识。
胆疼还是胃疼?
别傻傻分不清
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学术大会上,医院肝胆外科彭健教授联合全国数十名知名胆道外科权威专家建议,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胆囊健康日”。
9月1日当天,医院院长、肝胆专家胡明彦主任医师领衔专家团队走进了深圳中华商务印刷有限公司,为企业职工举办大型公益义诊。
义诊受到企业职工的欢迎。
“过去人们对胆囊这个器官不重视,一是不做检查,出了问题还不自知。胆囊疾病的主要表现可为右上腹疼痛,很多人胆囊疼痛以为是胃疼;二是检查后发现问题,但因为没有症状,便不予理会;三是出现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问题,便不管指征一刀切下,忽略了胆囊作为消化器官的重要性以及切除手术可能遗留的问题。”胡明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关于胆囊健康,人们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据胡明彦介绍,胆囊疾病主要有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胆囊癌等。较常见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发病率在10-20%。
摘胆还是保胆?
要做个性化评估
一旦胆囊出现结石、息肉等,是切除胆囊做“无胆英雄”还是尽可能地保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绝大部分医生都会选择前者。即便在当下,“保胆取石”在学术界仍有争议。
作为肝胆外科专家,胡明彦也做过无数的胆囊切除术。但随着微创技术的提高以及精准医疗这种医学理念的深入,胡明彦认为,治疗胆囊疾病不该再“一刀切”。对患者的个性化评估很重要。如果患者胆囊功能正常、胆囊壁没有明显炎性改变和破坏,也没有恶变的倾向,胡明彦认为可以采取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胆囊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切除胆囊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如果符合保留的指征,为什么不保留呢?”据胡明彦介绍,“保胆取石”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肝胆外科专家的认可。在医院,胡明彦也已经为六七十名患者实施了保胆取石术。“过去是以疾病为中心。把胆囊摘除了,是解决了结石或息肉的问题,但胆囊切除后会有较多的并发症,比如腹泻和消化紊乱,增加胆管结石、结肠癌的发生率等;现在是以健康为中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尽量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至于人们担心的复发问题,胡明彦认为可以在两个环节把控,一是术前评估,二是术后的相关治疗和饮食指导。
不吃早餐?
小心胆结石!
“很多胆囊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胡明彦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胆囊疾病最好的办法。
预防胆囊疾病
管好嘴!
首先是要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生率,这也是物质生活改善后胆囊疾病高发的原因;
其次是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很多人不吃早餐,胆汁没有食物的刺激就不会排空,也容易引发胆结石;
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消化道感染。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wh/87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安区治尿道结石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 下一篇文章: 微创手术治疗长满结石的胆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