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三
前两节发出的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家能更好地深入到学习辨证当中去,能更好的学习从一望而知到一望而治。
大部分人,都晓得以上情志致病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明知道生气对肝不好,肝不好了,脾胃就会受到影响,脾胃受到影响,气血的生成就会有影响,路子不通了,气血的运行就会产生障碍......五脏六腑的关系就跟家庭一样,家庭的组成有爹娘,有妻女,有子孙......
家庭里面爹不好了,娘也会不舒服,爹娘都不舒服了,孩子怎么会舒服呢?反过来讲,都是同等的道理,明明知道夫妻吵架,会影响孩子,但是我们还是把持不住,明明知道夫妻吵架是不孝,但是我们还是控制不住。
这只能用佛家的业力来解释,才能够解释得更加清楚。其实说白了,我们累劫以来的习气,牢牢地套住了我们。在这个自己编织的监狱里面看不清楚自己而已。
怒伤肝:长期的抑郁、发脾气、生闷气、抱怨等最终的结果就是脂肪肝、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硬化、肝癌、胆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甲减、甲亢、甲状腺结节、胃病、肠炎、乳腺增生、乳腺癌、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癌、血糖、血脂、血压、血粘度、心脏、脑中风、瘫痪、帕金森、癫痫、抑郁症、失眠等。
我们只要看一下,这些琳琅满目的病症名称都觉得可怕,换成西医的指标来解释的话会更多。这么多的病症名称,仔细往上看,从哪里来的?一个字,怒。
所谓“怒”,一个心,一个奴隶的奴,从字义上来解释为,心是奴隶。心是谁的奴隶?我觉得老祖宗造字应该指的是“欲望”的奴隶。
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私自利,从来不去换位思考别人的感受,就像我的这位贾同学一样,我们看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总觉得是他父母不对,这个也不无道理,但也不全是他父母的过失。佛在《无量寿经》上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如果老贾同学,心量再大一些,能给本来不易的生活,多一些逆向思维的话,能知道自己的位置的话,能知道自己首先是个儿子,是个丈夫,是个父亲的话,能在其位谋其政,结果应该是截然不同。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也是体质较弱,家里比较穷,父母承包了十几亩地,这是整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唯一能吃上饭的营生。
种地的人家,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买个牛,当做劳力来用。我们家因为妹妹计划生育被罚了不少钱,家里三年没有地,日子过得很拮据。
人家吃白面,我们家就吃苞米面、地瓜面,母亲从来都不舍得吃白面,做饭的时候,白面就我和妹妹吃,说实话,我也很馋白面,苞米面的确不好吃。总觉得吃了辣嗓子,但是每次看到父母吃苞米面,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我总是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天天、顿顿可以吃白面的日子。
所以,吃饭的时候,我总是跟着大人吃苞米面,吃地瓜面。我知道,我少吃一口,父母就可以多吃一口。总是多干,因为我知道,我多干一些,父母就会少出点力,少挨累。
记得有一年的夏天,苞米长到比人高了,我跟着爹娘去地里施肥,看看坡里干活的人,男人都在前面使牛,女人都在后面施肥,牛再回来一趟,犁起的土就可以把肥盖住。
因为我们家里没牛,父亲就把自己当牛来用,用镐头在前面刨窝,母亲在后面捻肥,我在后面盖土。
种地、施肥也是分工明确,就和做饭一样,先做什么,在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刨窝是个最累的工序,干一会,父亲累了,就会坐在地里,抽袋烟,休息一下。
母亲捻完肥,就回来帮着我盖土,我还小,也就八九岁的样子。母亲盖完土后,就拿父亲的镐头,换成父亲的工作,两颗苞米一个窝,都是刨在两颗玉米之间。刨一会,再回去捻肥,然后再回来帮我盖土。
看到娘不住干我们的工序,真心疼娘,所以我也不愿意休息,总是快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多干一些,娘就可以少干一些。
给苞米追肥的季节,天气闷热,母亲一会就累的大汗淋漓,衣服都贴在了后背上,我让她休息,她也不休息。
她说:你爹刨窝很累,让他多休息,你去找你爹,喝点水去……
娘说出的话,都让人心疼……
我和母亲说:娘,我不渴,我也不用您帮,我长大了,有使不完的劲,多干点活身体长得也快。
母亲话很少,嘴里没有是非,从来没有张家长李家短。永远对人和颜爱语。
人生在世要懂得感恩,懂得知足,更需要懂得珍惜。最重要的,凡事莫过于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换位的人,才懂得珍惜,才懂得别人的付出其实不是应该的。
所谓“知耻近乎勇”,如果我们连羞耻心都没有了,又怎么会不自以为是?又怎么会舍下自我呢?太自我,太自大,进步从何而来呢?
母亲从来不要求我跟着下地,唯一嘱咐我的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但是我知道父母的不易,为了我们,吃,不舍得,喝,不舍得,用,不舍得。所以一到假期,或者放学后,我都会跟着下地干活,因为看到父母瘦弱的身体,我心里就很不是个滋味。
就如同贾同学一样,生活虽然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但是总是盯着错误,盯着扭曲去看,他的人生中除了脚下的泥泞,从没有抬头仰望过宽阔的天空。其实与己与他都是一种伤害。
如果,他能为自己的父母多考虑一分;我想他就不会糟蹋自己;
如果,他多一些对父母的真爱的话;我想它更不可能去糟蹋自己;
如果,他能想到,自己如果不争气、不努力;父母会因为自己的懒惰,而要多受很多苦难的话,我想他同样不会纵容自己;
如果,他自己能想一下,自己如果变得和父亲一样的话,如此的伤害自己的母亲,我想他就不会那么偏执,会更好的去爱自己的父亲母亲;
如果,他能想到,我不能死,我不能自暴自弃,我死了,家就完了。我想他的偏执的性格就不会任由发展;
如果,他能给残疾的妻子想想,如果他真爱自己的妻子,他就不会忍心去糟蹋自己,而留下更多的苦难给妻子;
如果,他能给未成年的孩子想想,如果真的能多一份责任心的话,我想他就不会让情绪左右自己,令自己的身体步向终点;
如果,他能想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多一些社会责任的话,就会不断地将自己的遭遇多多分享,以警醒后人;
我想,如果贾同学运用的是逆向思维的话,结果和今天会截然不同。
母亲失去了儿子,我们怎么能让老人心安?
我死了,谁又来照顾我的父母?
如果我死了,谁又来照顾我的妻儿?
妻子残缺的身体一个人照顾自己都不容易,又如何能在照顾孩子?
我记得哪位贤德说过一句话;有的人就喜欢用心盯住脚下泥泞的路,从来不抬头看看宽阔的天空,低头抬头间,都是头,区别确实天壤之别。一个人不懂得爱自己,如何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家人,爱众生,就要先从自律开始。
不管共业也好,别业也罢,我们总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当我们认为末法时期是共业,这是事实,但是共业当中有别业,就像海啸地震一样,不管发生任何的灾祸,有的人就死了,有的人却大难不死,不死的就是别业,和大众共业当中带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别业,我们修行了就会和不修行的不一样,我们改过了,就会和不改过的不一样。
如果贾同学接受了老祖宗的教育,我想他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私自利,而去忍心伤害自己的身体,让本来残疾的妻子,无依无靠,让本来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让本来可怜的孩子,少了父亲的呵护,不会只是为了一味的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作种种伤害自己,伤害大家的事。
就像我们经常劝大家要早睡,不要吃凉的,不要生气等等;都是在从源头上阻止事物的发生,在果地上修因,未来的果才可以改变。
所以说,变为一个富人何等的重要?穷人总想从别人身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挖空心思去获得,哪怕骗取。从来都不知反观自己,今天你给了他,他就高兴,一旦不给了他就不高兴,明天再给,给的少了还不高兴,再不给了,他就会抱怨你,嗔恨你。
富人则不一样,富人时时刻刻生智慧,时时刻刻都在反观内照,时时刻刻都在长养自己的慈悲心,时时刻刻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智慧的给予,其实就是要从一个乞丐的身份转成富人。唯有做一个富人才可以实现身心并治,不仅身富,更重要的是心富。这才是最主要的。
从肝上所患的疾病,大部分原因都是气上来的。大都以气滞血瘀,气血亏虚为本,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为标的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辩证贵在找病,也可以通过症来找,但是在调理上需要主次分明才好。
疾病的治疗方法,贵在扶正,扶正自然邪去,邪去自然病好,扶正祛邪,分为两种,一种是扶正性情,另一种是扶正阴阳,从而达到标本兼治,像贾同学的这种疾病,主要以恢复肝主疏泄之功能,疏泄功能好了,则气血运行流畅,湿热瘀毒之邪有出路,从而减轻病情的发展和疗愈。
治标之法常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消积散结等法,尤其重视疏肝理气的合理运用;治本之法常用健脾益气、养血柔肝、滋补阴液等法。要注意结合病程、患者的全身状况,处理好“正”与“邪”,“攻”与“补”的关系,攻补适宜,治实勿忘其虚,补虚勿忘其实。还当注意攻伐之物不宜太过,否则虽可图一时之快,但耗气伤正,最终易致正虚邪盛,加重病情。
分证论治
肝气郁结
症状:右胁部胀痛,右胁下肿块,胸闷不舒,善太息,纳呆食少,时有腹泻,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气滞血瘀
症状: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或同时见左胁下肿块,面色萎黄而黯,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甚至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湿热聚毒
症状:右胁疼痛,甚至痛引肩背,右胁部结块,身黄目黄,口干口苦,心烦易怒,食少厌油,腹胀满,便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肝阴亏虚
症状:胁肋疼痛,胁下结块,质硬拒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昏目眩,纳差食少,腹胀大,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养血柔肝,凉血解毒。
找出疾病的根源,才能真正的帮助病人实现离苦,身病要治,心病,更要治。
所以说,得病了反倒是好事。人生多一些痛苦,才能重新认识自我,苦难,其实是一个人,重新自我反思、觉悟人生真谛的契机。对于悟性高的人来说,每一次人生的灾难、病痛、挫折,都是促使我们走向觉悟、走向成熟的最好推动力。
所以要明白人生无常的道理,要知道我们所有的执着,都是毫无意义的,不如更好地忘掉过去,放下烦恼,安住于当下,珍惜当下,在果地上好好修因,果报现前时,不甜都不可能。并且在往后的人生中,更懂得珍惜难得人身,难得的缘分,能够不断地种善因,行善事,觉悟人生,不断地自度度他,更好地回归本觉。
往期回顾迷信红豆薏米祛湿的人,至少犯了4个错误!
会养生的中医为什么总让你少吃寒凉的东西!
不生气就不生病!
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wh/7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60种病的形成原因及调理方法
- 下一篇文章: 精简解读,你也可以看懂哪些胆囊结石需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