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胆囊息肉的知识,你必须要了解
胆囊息肉十分常见,大多没有症状,不受患者的重视。息肉大于10mm时癌变几率明显增加,但有研究显示40%的恶性胆囊息肉小于10mm。发现了胆囊息肉你该怎么办呢?这些有关胆囊息肉的知识,你必须要了解!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性病变的统称,因临床上难以区分其性质,统称为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有哪几种?胆囊息肉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包括一类胆囊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肿瘤性病变,另一类是肿瘤性病变。
1.非肿瘤性病变
?胆固醇息肉
其实质上是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而析出的胆固醇结晶,占胆囊息肉的60%,大多小于10mm,多发、脆、易碎、易脱落,不会癌变。如果你在B超复查时找不到胆囊息肉了,那就是这种胆固醇息肉。
?炎症性息肉
为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占胆囊息肉的10%,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息肉周围胆囊壁有明显炎症。不会癌变。
?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有癌变可能。
?腺肌瘤
又称腺肌样增生症,占胆囊息肉的25%,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3种。腺肌瘤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有癌变可能。
2.肿瘤性病变
?腺瘤
多数为单发,有蒂息肉,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胆囊结石。恶变率高达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0mm以上癌变机率明显增大。
?腺癌
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乳头型和结节型为隆起性病变,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
胆囊息肉的病因和症状胆囊息肉的病因较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都在体检时由B超检查发现。
少数患者偶有上腹部胀闷不适,在饱食或进食脂肪食物后易发生,一般不重,多可忍受。
若胆囊息肉位于胆囊颈部,尤其带蒂息肉,可阻塞胆囊管,影响胆囊胆汁排空,常在餐后发生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尤其在脂肪餐后。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者,更易发生腹痛。
极少数患者可并发阻塞性黄疸、胆道出血、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
认识胆囊息肉的“癌变高危因素”认识胆囊息肉的“癌变高危因素”?年龄50岁;
?胆囊息肉大于10mm;
?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
?局灶性胆囊壁增厚,厚度4mm
01发现胆囊息肉该怎么办?1、综合国内外指南共识,对以下情况,应高度重视,需及时手术治疗:
(1)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
(2)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者;
(3)胆囊颈部息肉或息肉生长部位邻近于胆囊管开口;
(4)胆囊息肉6~9mm,有任何一项“癌变高危因素”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暂时不适合手术的胆囊息肉,需定期超声检查,动态观察息肉的变化情况
(1)胆囊息肉6~9mm,但无癌变高危因素;或有癌变高危因素,但胆囊息肉≤5mm,建议在6个月、1年,然后每年直至5年进行超声检查。
2)胆囊息肉≤5mm,但无癌变高危因素者,建议在第1、3、5年做超声检查。
在超声随访过程中,如果胆囊息肉增加≥2mm或达到10mm,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的检查,常规用腹部超声,不建议常规使用其他影像学检查。若诊断不明确时可用增强磁共振或CT等检查帮助诊断。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wh/10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死一线,一颗胆囊结石差点要人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