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医院巧手ldq



来自寮步的叶婆婆,今年已经99岁高龄,刚刚经历完一场骨科手术的她,康复期间,体内二十余年的胆结石又突然发作,这让她的身体再一次迎来“大考”。5月中旬,医院求医,面对这位超高龄患者,这个见过“大场面”的外科团队,一时间也犯了难。最终,医院凭借高超医术,为叶婆婆巧手“拆弹”,叶婆婆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骨折后胆结石发作,超高龄患者让医生犯了难

一个月前,叶婆婆在家中不慎跌倒,致右股骨颈骨折,这可把孩子们吓坏了,连忙医院进行内固定手术。虽然伤势不算严重,但对于这位百岁老人而言,这一跤也大伤元气。

叶婆婆术后回到家,需要进行卧床休息,但久卧伤气,五月中旬,叶婆婆右上腹出现的明显痛感。5月19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叶婆婆来到东莞市医院。经过B超、CT查体显示,叶婆婆皱褶胆囊;胆囊增大;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胆汁淤积声像;肝内胆管稍扩张。据了解,正常人胆囊大小为6-7cm,但叶婆婆的胆囊却有13cm大小。

“由于患者胆囊结石已经20余年,所以结石和胆汁早已把胆囊憋得肿大,入院时,肚子开始涨大。”医院院长王三贵说。

“去年之前我们成功治疗过一名98岁的患者,这次医院的收治记录。”面对这次的超高龄患者,王三贵表示他有三个考量,一个要专科综合评判病人整体身体素质,判断她是否能耐受手术;二是考验外科团队的医疗技术精细化及服务精神;医院与家属的互相信赖。

家属信赖,多学科会诊支持,战胜手术难关

叶婆婆年事已高,又刚经历过骨折手术,卧床致使其出现血栓,这样一来,手术难度成倍增加。“术中可能会引发脑梗塞,肺部感染,稍后不慎就会引起并发症,危及生命。”

所幸,虽然叶婆婆年近百岁,但除了血栓(稳定型),并无其他基础病,王三贵表示,老人家精神状态不错,耳聪目明人也机灵,她儿子之前也在医院做过肾结石手术,对医生医术很有信心,了解情况后直接同意手术。

在王三贵的组织下,医院专门开展了一场包括外科、医务科、护理部、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在内多学科病例讨论,评估手术风险,并为叶婆婆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手术麻醉是这场手术的难题之一。腹腔镜胆囊切除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由于患者年龄偏大,全身麻醉风险较高,“麻醉师要尽可能缩短麻醉时间,同时要紧密配合外科医生的手术节奏,这对麻醉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也很考验团队配合。”

经过多次讨论,外科和麻醉科团队终于达成共识,为叶婆婆制定了详细的麻醉方案。经过术前调理,叶婆婆身体达到手术指征。5月29日,叶婆婆如期进入手术室。

手术麻醉中心主任云瑞、院长王三贵亲自上阵为手术护航。手术过程中,麻醉师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台上,外科医生争分夺秒地进行手术操作。在整个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手术不到2小时就顺利完成了。

王三贵术后表示,这个手术的成功证实了他们之前三个层面的判断是正确的。而术前正确判断则有赖于团队一次次细致的病例讨论,以及同事间经过十几年磨合培养出的默契。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顾下,叶婆婆恢复情况良好。

高龄病人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

胆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胆结石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发病率为较高,其中绝大部分胆结石为无声表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

高龄患者胆结石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后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但是高龄患者手术耐受力差,这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医生建议,普通患者确诊胆囊结石,应该及时咨询专科医生,结合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高龄患者发现胆囊结石,应该及时取石手术,切勿保有侥幸心理,拖延手术。

END

作者

李纯

编辑

章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ysty/1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