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胁痛的发生常与情志不畅、跌仆损伤、饮食所伤、外感湿热、劳欲久病等因素有关。肝脉布胁肋,足少阳经循胁里,过季胁,胁肋部为肝胆经络所过之处,故本病病位在胁肋,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胆,与脾、胃、肾有关。基本病机是肝胆脉络不通或脉络失养。
西医学中,胁痛多见于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蛔虫症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胁肋部疼痛。
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痛无定处,常因情志波动而发作,伴胸闷暖气。苔薄白,脉弦肝胆湿热:胁肋胀痛灼热,拒按,伴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或有黄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处固定不移,人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涩。
肝阴不足:胁肋隐痛,绵绵不已,劳则加重,伴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治疗]
配穴肝郁气滞配太冲、内关;
肝胆湿热配行间、阴陵泉;
瘀血阻络配膈俞、血海;
肝阴不足配肝俞、肾俞。
方义肝胆两经布于胁肋,期门为肝的募穴,位居胁肋部,取之既可疏泄肝胆气机,又可直接疏通胁肋部经络而止痛;阳陵泉为胆的下合穴,支沟为三焦经经穴,二穴均为治胁痛之验穴、一上一下和解少阳,疏泄肝胆;丘墟为胆的原穴,与阳陵泉相配,可疏肝利胆,活络止痛。
下面是具体操作手法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xgyy/14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学论文范文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