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无症状胆囊结石 需要治
体检发现无症状胆囊结石需要治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据统计,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8%左右,其中中老年人是多发人群。很多人会问,我的胆囊结石没有任何症状也不疼,这样需要手术吗?专家指出:胆囊结石就算没有症状,也应当进行医治,但是不是需要手术应当根据胆囊结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胆囊结石无症状,也需要医治吗?
很多人的胆囊结石是通过体检偶然发现的。有时结石不大,又没有疼痛症状,所以很多病人其实不理睬,乃至10多年不予以医治。陈亚进指出,60%的胆囊结石没有明显腹胀、腹痛等症状。如果是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最好能够做个详细的B超检查,明确胆囊结石位置、数目、大小和胆囊壁是不是增厚、有没有胆囊萎缩等。如果已出现胆囊壁明显炎症性增厚或胆囊炎症性萎缩等情况,即使现在没有症状,也建议及时手术摘除胆囊,否则会引发胆囊炎发作、急性胰腺炎等,给自己带来较为严重的健康风险。
如果结石较小,医生觉得没有手术必要的话,那末也要定期检查。由于胆囊结石长时间存在,会引发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病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进展为胆囊癌的可能。所以,无症状胆囊结石虽无明显自觉不适,但并不是对人体没有危害,定期检查,尽早排除风险,一旦发现胆囊出现变化,可以及时手术。
是不是需要手术,还要看看结石的性质和所处的位置,如果是多发的、泥沙样的小结石,结石容易卡在胆囊管或掉进胆总管,引发急性胆囊炎发作或引发阻塞性黄疸,所以,多发性结石的病人,尤其是同时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虽然没有症状,最好还是手术医治。由于胆囊炎急性发作可引发高血压加重,而糖尿病病人抗感染能力差,一旦胆囊炎急性发作,感染难以控制,急诊手术风险也会增加,给病人带来健康隐患。
出现症状输液减缓后,还需要做手术医治吗?
有些病人胆囊发炎了,痛得满头大汗,医生给予抗炎、止痛医治,待炎症控制后,请他回去休息,并没有马上给他手术。病人觉得既然打点滴、吃药就能好,那我就没必要手术了。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
医生给病人吃药打点滴是为了控制炎症、消除病人当时的痛苦,但吃药或打点滴并不能消除结石。之所以没有马上进行手术医治,主要是担心急性炎症发作期手术操作相对复杂、风险相对较高,其实不代表病人无需手术。一般情况下,如果胆囊结石病人出现过疼痛、呕吐、恶心、背痛等情况,都需要手术医治。如果病人年纪较大、体质较差、同时伴随其他严重基础病的话,手术风险较大,医生通常会和病人及家属谨慎分析手术医治的利弊得失,在充分交换沟通以后为病人肯定最适合的医治方案和医治时机。
胆囊结石在甚么情况下必须进行手术医治,选择在甚么时间做手术等,不是病人或医生按主观意愿能决定的,都是根据客观具体的病情来斟酌。目前胆囊结石最有效的方法是胆囊切除术,如今国内外广泛展开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安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腹切除术。有的人担心摘除胆囊后身体会遭到影响,其实,除个他人会在一个时间段出现拉肚子等消化不良表现外,通常不会有明显影响,手术后一个月内饮食上平淡一些便可。
小贴士:日常生活如何预防胆囊结石
日常生活预防胆囊结石应当从以下3点做起:
1.有规律的进食:按时进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尤其是早饭,由于早饭与上次晚饭间隔时间最长,肝脏经过1晚的合成分泌了大量的胆汁,这些胆汁会贮存于胆囊中,胆囊粘膜吸收水份使胆汁变浓,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构成,胆汁的粘稠度增加,易构成胆泥。因此,按时进餐能促使胆囊收缩,及时排空胆囊,避免结石的构成。
2.公道的饮食结构: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进食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适当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以改良胆固醇的排泄,避免结石的构成。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取,如肥肉及动物油脂,适当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取比例。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当纤维素。
3.对家族中有胆结石的人群,更应当注意公道饮食。定期检查腹部B超、血脂,尽早发现胆结石,防患于未然。
以上内容摘自络,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兰州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lctx/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疾病常识┃你了解胆囊息肉吗?
- 下一篇文章: 长时间不吃早餐,当心胆结石找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