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不吃早餐你可能面对胆石症



郭伟

职务: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医院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胆道系统结石诊治,肝胆胰恶性肿瘤,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主持人续续: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医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对于健康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忙忙碌碌的早晨,很多人都忘记了吃早餐。长期不吃早餐会有什么问题呢,很多人都知道会对胃不好,但是还有一种疾病你可能不知道,那就是胆石症。所以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请到了医院肝胆外科的专家郭伟老师来给大家讲解关于胆石症的一些问题。郭老师,您好,欢迎您来到《名医堂》节目。

郭伟: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续续:郭老师,这个胆是在人体中的哪个部位,它有什么作用呢?郭伟:通常意义上或者民间所指的胆,绝大多数情况下单纯是指胆囊,其实在医学上胆的概念比较宽泛,应该是包括整个胆道系统。打一个比较简单的比喻,胆道系统就像一棵大树,那么从肝里的毛细胆管开始逐渐汇集,支流汇成干流,那么向下一直到肝外形成胆总管。胆总管就像是树干一样,到了树根的部位,那么就连接到十二指肠,进入到小肠里边。胆囊在什么位置,胆囊就在树干上,好比大树的树干上长出来了一个树瘤,胆囊就在肝脏的下面,联结在胆总管上。通常咱们所谓的胆,狭义地来讲就是指胆囊,胆囊的作用主要是储存、浓缩胆汁。胆汁实际上由肝脏排泄的,很多网友和很多的患者来我们门诊都会问这个问题,如果把胆囊切除了,那胆汁到哪里去了。其实并不影响胆汁,因为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肝细胞分泌了以后,经过毛细胆管,小胆管,然后进入到肝外。首先在胆囊储存和浓缩。当我们吃饭的时候,食物经过胃,进入到十二指肠,那么会刺激体内产生各种各样帮助消化的激素,其中有一种激素是促进胆囊收缩的。那么这个时候胆囊就会有一次收缩,那么浓缩的胆汁经过肝外的胆管,就是胆总管,进入到十二指肠和我们的食物混合在一起,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脂类和蛋白质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刚才提到了大家关心的,为什么说长期不吃早饭会形成结石呢?原因就在于胆囊经过了一晚上不进食,胆囊里的胆汁是高度浓缩状态的。当我们吃早饭的时候,就会形成一次胆汁的排泄,帮助我们消化吸收。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仍然不吃早饭,浓缩的胆汁在胆囊里待得时间就越来越长,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结石了。主持人续续:我明白了,可是老百姓经常会说胆结石,但是很少有人说到胆石症,胆结石和胆石症是一回事吗?郭伟:就像刚才咱们说到胆囊的概念一样,老百姓或者民间所谓的胆结石绝大多数大家指的就是单纯的胆囊结石。主持人续续:胆囊里长了石头?郭伟:对,就是胆囊里的结石称为胆结石。胆石症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正规的医学上的概念,那么胆石症其实除了胆囊结石之外,还包括胆管里形成的结实。

主持人续续:胆管里也能形成结石,如果长了以后,那是不是很容易堵?

郭伟:对,胆管里的结石要比胆囊结石严重得多,而且处理起来、治疗起来也更为麻烦。胆管里形成结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肝脏代谢本身的问题,就是肝脏自从分泌出来的胆汁就是一种诚实性的胆汁,这样的话,不仅仅是在胆囊里浓缩的胆汁容易形成结石,那么从肝脏里出来的时候就容易形成结实,形成了胆管结实。那么胆石症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包括三种结石疾病:一个就是最常见的胆囊结石;第二个就是肝内胆管结石,就是说这个石头长在肝内的胆管里面,也叫肝胆管结石;第三种就是胆总管结石,就是这个石头长在胆总管里面。刚才咱们说了,胆总管就像树干一样,肝内胆管就像树枝一样。它们俩是两个部分。第三种就是这种胆总管结石,长在肝外的结石。那么这三种结石在医学上统称为胆石症。所以应该这么说,胆石症是一个更规范、更宽泛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的话也就不太接近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口头语言了。

主持人续续:这三种情况哪一种是最为危险、最难处理的呢?

郭伟:最危险和最难处理的话,这个还要分开说。最危险的结石是胆总管结石。是树干里面的结石。因为树干一旦堵了,那胆汁就没有办法经过这个树干排泄到小肠里边去了。所以说这种结石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出现了胆道的梗阻,那么病人会短时间内出现发烧、寒战、高热、黄疸,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休克。所以说胆总管结石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发现,不管有没有症状,医院进行进一步地检查和治疗。这是咱们说的最危险的结石。说最难处理的结石,是肝内胆管结石,就是长在大树树枝上、树梢上的结石,这种结石为什么说最难处理呢?因为这种结石广泛分布在肝脏里边。主持人续续:就是长得比较小、比较多是吧?郭伟:对,在肝脏里边广泛分布,如果去掏的话,就要把每一个树枝都掏通,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是第一。第二个,像这种疾病,肝内胆管结石往往会复发,复发的概率非常高。所以说一次手术治疗完了以后,很多病人过个三年、五年,肝内又再次出现石头。这种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比如说早期的时候,我们说肝脏的某一部分有结石的话,我们可以把这部分肝脏切掉,连通结石一起切掉。主持人续续:因为长石头长得多了,还要把肝脏切掉?郭伟:是的,因为石头太多的话,会造成一系列的肝内胆管的病变。比如说肝胆管的扩张,扩张以后出现梗阻,梗阻然后出现感染,感染以后再出现狭窄。这是一系列的改变。所以说在医学上有一个术语,就是肝内胆管结石会造成肝内胆管串珠样改变。大家想一想,串珠就是一段扩张一段狭窄,一段扩张一段下张,这种情况确实很难处理的。主持人续续:这词听起来就挺邪恶的。郭伟:所以说,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局限于肝脏的某一部分,我们可以把肝脏切掉,但是当它复发了,又到肝脏的另一部分,怎么办呢?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肝脏切下去。那么到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是在体外和胆管建立一个通道,在医学上讲叫摆一个T型管。过一段时间以后,胆管和体外有一个通道,我们可以经过这个通道,经过胆道镜,然后进到肝里取石。当然这个治疗过程又非常得漫长,反复地取石,病人也比较痛苦。所以肝内结石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肝内结石还有一个很不好的情况,就是长期的肝内结石,由于肝内反复地胆管炎、反复地感染,长此以往,会造成肝内胆管的癌变。所以造成胆管癌。肝内结石处理起来是最为棘手的。主持人续续:最常见的话是不是就是胆囊结石了?郭伟:对,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主持人续续:现在这种结石的患者人群多不多?发病率有多高?郭伟:应该说现在患者非常多,发病率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流行病学的统计。在以往的教科书中,胆囊结石占到尸检病人的10%到15%。一百多年以来,大家都把10%到15%这个作为胆囊结石的一个发病率。当然这个不是一个严格的流行病学的数据。可是大家想象一下,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可能存在胆囊结石,那这个发病率其实是非常高的。现在为什么说发病率高了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注意,所以说大家越来越多的去做体检,所以我们在做腹部B超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胆囊结石,越来越多的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就被发现了。所以现在也说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高了。

主持人续续:是检测的手段和大家的意识提高了。

郭伟:对,健康意识提高了。主持人续续:胆囊结石是所有的都有害,所有的都需要处理吗?郭伟: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很多患者关心这个问题,比如说就是体检发现了胆囊结石就来咨询,说这种情况怎么办,是不是一定要做手术。所以这就是医学上一个课题,就是到底什么样的无症状的胆囊结石需要手术。目前认为以下几种情况,即使没有症状,比如从来不疼,从来没有引起我恶心、呕吐,从来没有出现过疼痛、背痛这种情况,只是一个单纯的结石需要不需要手术呢?第一个,如果结石大于两公分以上,建议做手术。两公分的结石在胆囊结石里面算是比较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在原来有一个流行病学的资料,大于三公分的结石,导致胆囊癌变的概率会比正常人的结石高出十倍。所以我们现在目前是建议患者两公分以上结石,不要等到三公分,两公分以上的结石就可以考虑做手术。这是一类。第二类,如果结石没有症状,但是胆囊的功能已经不正常了,因为长期的结石引起长期的慢性胆囊炎,有的时候会出现胆囊萎缩。如果出现胆囊壁的增厚和胆囊萎缩,应该手术。因为胆囊萎缩本身也是胆囊癌的一个危险因素。第三类,就是原来书上都说大于65岁的人,但实际上现在大家身体状况越来越好,60岁现在都叫中年人,我们建议如果有胆囊结石,而且是比较明显、比较明确的胆囊结石,70岁以上可以考虑手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状况总体来讲是在走下坡路。一旦出现胆囊结石的急性发作,急诊手术的话,手术风险要高很多。所以我们建议这一部分人可以考虑手术。主持人续续:这个胆囊结石它的发病年龄主要还是以老年人为主吗?郭伟:不是的,从流行病学上来讲,胆囊结石的发病,中国人给归纳为三个F,在国外的教科书被归纳为五个F。所谓三个F,第一个就是Female,就是女性的发病率比较高。当然说为什么是女性发病率高,这个没有明确的答案,可能跟激素的代谢水平有关系吗。第二个F,就是Fat,就是体型略微肥胖一些的人容易得胆结石。可能是跟他的脂类代谢、胆固醇代谢有关系。第三个F就是Forty,实际就是四、五十岁的左右的中年女同志,体态再稍微胖一些,这种人是胆囊结石的高发人群。后两个F,一个叫Fertility,就是多产的,就是生育过多个孩子的容易发生胆结石。当然这只是一个流行病学数据,就是大家把这些病人统计起来看,说具体为什么现在不知道确切的原因。可能还是跟女性激素代谢有关。最后一个就是Family,家族史。家族史也是跟脂代谢、胆固醇代谢相关。有些病人说我一点都不胖,很瘦,我为什么血脂还高,那就是先天性的脂代谢异常。所以说胆石症这个疾病来看,主要是肝脏代谢功能的异常。你说有什么很好的方法根治,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能够根治。现在所谓手术治疗,其实切除一个器官也是不得已的办法。主持人续续:您刚才讲到胆识,我们之前可能了解肾结石比较多一点,还看过取出来的肾结石是一粒小石头一粒小石头的,胆结石跟肾结石是不是也是一样的,也是长很多?郭伟:胆结石和肾结石从成分上来讲还是不一样的,因为胆结石从成分来讲可以分这么几种:第一个就是胆固醇性的结石,就是在胆囊里边,胆固醇沉积时间长了逐渐形成结石。第二类结石就是胆色素性结石,里面含有胆色素比较多,胆盐比较多。这类结石大多数是咱们刚才提到的肝脏细胞代谢本身的障碍引起的结石。从外观上来看,颜色就发黑一些,胆固醇结石就是黄颜色的。主持人续续:这个石头取出来颜色都是不一样的?郭伟:对,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第三类结石就是混合性结石,既有胆固醇的成分,也有胆色素的成分,还有一类就是草酸盐结石,也是最好看的一类结石。取出来以后亮晶晶的,纯白色,还透明。这也是因为物质代谢的障碍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结石。那么跟泌尿系结石不一样,泌尿系结石大多数含钙质比较多的结石。主持人续续:基本上是黑褐色的,基本上是这个颜色。是不是我们大夫根据取出来的结石就能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结石,会这样反推吗?郭伟:这个不太好说,到目前为止应该说从大家认识胆结石这个病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第一台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结石这个病,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就是人类认识胆结石这个病的历史虽然很长,但是对于胆石的成因一直没有很清楚的解释。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说法,是Small提出来的一个代谢学说。就是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胆盐成分,它们之间有一个平衡,一旦平衡打破的话,容易形成结石。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但是具体是不是说这一种学说能够完全解释胆石成因呢,倒不尽然。胆石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主持人续续:关于胆结石如果发现了以后,要治疗的话只能去做切除吗,因为刚才听您讲了两次做胆囊切除。郭伟:应该这么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世界上公认的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尽管我们大家都知道说有病了,就把这个东西且掉,这好像是一个比较粗鲁的行为。但是也确实是一个不得已的行为。因为我们对胆石的成因并不完全认识,所以说没有很好的办法通过药物治疗,于是手术成为目前治疗这个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当然就像我刚才说的,手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不是所有的胆石症、胆结石都是说有了结石了,就要去做手术把它切掉,并不是这样的,刚才咱们说到了很多种情况,完全可以不做手术,只有刚才提到的那些情况是需要做手术的。主持人续续:是不是大部分的人都需要不做手术?郭伟:是的,其实大部分人是不需要做手术的,胆石症需要做手术的是什么,是反复有症状,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每次症状比较严重。比如说疼,疼的时候受不了,而且出现了发烧,甚至有一些心脏疾病的病人,胆石症可以成为心脏疾病的一个诱因。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及时手术了。主持人续续:其他的那些人咱们进行观察就可以了吗?就是一段时间去检查吗?郭伟:正常体检就可以了。主持人续续:您刚才讲的需要做手术的这部分人是他的身体会有很大的反应才需要做手术,如果没有反应就观察就好?郭伟:是的。主持人续续:前两天我们有一个同事肾结石,他其实平时的时候都没事,忽然他那个石头掉在了输尿管这个口这,给他疼得死去活来的,他就住院住了好几天。这个胆囊是不是也可能会这样,原来是在胆囊里,然后会不会进到胆管里?郭伟:是的。主持人续续:也有这种情况?郭伟:是的,这个问题就提到了咱们刚刚提到的那个问题,哪种结石最凶险、最危险,就是胆总管结石,为什么胆总管结石最危险,刚才我说了因为胆总管结石把胆管堵了以后会造成胆道梗阻,就像刚才您说到的肾结石,掉到了输尿管里,引起输尿管的梗阻,就会严重出现的症状,这是一个道理。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主持人续续:所以胆管里的结石有可能是自己长的,也有可能是掉下来的?郭伟:是的,胆总管结石在咱们北方,原发的胆管结石比较少见,包括我刚才说的肝内结石。主持人续续:都不多是吧?郭伟:对,在南方多见。所以为什么我一直在说,说胆石症实际上是一个代谢性的疾病,就是可能跟南方的生活习惯、水土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关系。包括在几十年前咱们国家相对比较落后的时候,卫生条件比较差的时候,跟一些寄生虫病也有一些关系。但是在咱们北方这种原发的肝内结石比较少见,这种肝内胆管结石少见。第二个就是胆总管结石在北方来讲,绝大部分胆总管结石都是胆囊里边的小石头,掉到了胆总管里边,形成的胆总管结石。所以这种结石也叫继发性的胆总管结石。主持人续续:继发性的,不是自己长的。郭伟:对。主持人续续:很多朋友会问,如果真的把胆囊给切除了的话,会不会身体有其他的异样的反应或者并发症呢?郭伟:应该这么说,胆囊切除手术本身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刚才咱们说到了,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当然任何一个手术都有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而且毕竟是切掉了一个器官,去掉了一个器官以后,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当然这些情况现在已经非常低,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大概不到千分之五,也就是0.5%。一千个人可能出现严重问题的不到五个。那么这种手术说胆囊切除了以后,会有哪些不舒服呢,比较常见的就是腹泻。因为没有了胆囊,就没有了胆汁的浓缩和储存功能。那么胆汁从肝脏肝细胞分泌了以后,就会经过肝内的胆管、肝外的胆管,直接进入到十二指肠、小肠。所以胆汁不会有这种集中性的分泌、排泄。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胆囊收缩有一次集中的胆汁排泄,那么胆囊没有了,就没有集中的胆汁排泄了。所以说胆汁是持续地进入到肠道。那么会对肠道造成一个刺激,使得这个肠蠕动增快,所以有一部分人会出现腹泻。但是这种腹泻一般经过三个月到半年左右,逐渐会恢复正常。主持人续续:会适应的?郭伟:对,胆囊切除以后,胆管也会代偿性的扩张,所以人体是一个很奥妙的一个事情,会有很多代偿机制。所谓的代偿,大家都说盲人的耳朵是最好用的,其实就是一种代偿。胆囊没有了以后,胆总管会出现适当地扩张,来起到部分的储存胆汁的功能。所以说,慢慢地这种腹泻也会逐渐好转的。出现严重的腹泻,长时间不好转,很少很少。应该说这么多年,我做过几千例的胆囊切除,出现这种严重腹泻的病人,我印象中也就是两三个。这样来看,实际上还不到千分之五。主持人续续:我们做手术的时候,就是把它切除掉了,就OK了,让胆管自动代偿,不月人工做一个胆囊?郭伟:不用,胆管会自动代偿。主持人续续:对肝脏和胃有没有什么影响?郭伟:对肝脏和胃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有的观点认为说胆囊切除以后,可能会出现胆汁反流性的胃炎,这个从道理上来讲是这样的。因为胆汁持续进入肠道,有可能出现一些胃的胆汁反流,但是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因为胆囊切除以后造成的,往往这些患者同时合并有胃的疾病。比如说胃的动力不好,幽门有点松,所以才会出现反流。如果说幽门不松驰,一般是不会出现反流的。主持人续续:您刚才讲到这个手术在多年前就已经做了,现在还在做,在这么多的发展过程中,您觉得这个手术理念、方法,有些什么进步吗?郭伟:当然进步非常的大。第一例胆囊切除,当时做得非常困难。主持人续续:是美国人做的吗?郭伟:不是,在二战之前欧洲是全世界的科学中心。当时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医学是全世界最发达的。第一例胆囊切除手术,一直到一百年以后,才出现了腹腔镜的胆囊切除。就是现在咱们老百姓通常所说的肚子上打眼,就是指的腹腔镜的胆囊切除。腹腔镜的胆囊切除代替了以往的开腹的胆囊切除手术,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使得胆囊切除手术的创伤现在非常小。医院这种腹腔境胆囊切除手术是做日间的,早晨来,上午手术,下午回家。主持人续续:都不用住院?郭伟:不用住院,医院不需要住院。主持人续续:那不疼吗,也是切除一个器官啊?郭伟:不会的,所以说这就是说手术创伤越来越小。主持人续续:微创手术用在胆囊切除上也有一百年了?郭伟:没有,微创手术用在胆囊切除上的时间还很短,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

主持人续续:您觉得微创手术的这种效果和方法比原来的传统手术要好很多?

郭伟:是的,现在腹腔镜的胆囊切除已经是一个标准,成为标准了。随着进一步的微创技术的发展,现在又出现了单孔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我们常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一般是在肚子上打三个眼或者四个眼。肚脐部位一个眼,剑突下一个眼,肋弓下一个眼,有的时候还要在平脐的部位打一个眼,三个眼到四个眼。所谓的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就是只在肚脐的部位打一个洞,一个切口,然后器械进入到腹腔内,完成胆囊切除。这样最大的优势就是美容效果,因为别的部位都没有切口了,只在脐的部位有一个切口,当这个切口愈合了以后,大家知道肚脐是我们先天的一个斑痕,生下来以后和妈妈通过脐带分开,留下了一个斑痕,生下来每个人都有。

主持人续续:在脐带肚脐眼这个地方做一个切口?郭伟:在肚脐这个地方切一个切口,这个切口愈合以后,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主持人续续:可是我觉得肚脐眼这个地方好像挺低的,离那个胆好像还挺远的。郭伟:所以这种手术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但是确实是给患者带来了益处。主持人续续:就是大夫麻烦点。郭伟:特别是年轻的女士非常欢迎,因为腹部没有任何斑痕,所以在国外这个叫做无斑痕手术。这种手术在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医学进步之一”。医院在国内是最早开展单孔腹腔医院,在年5月做了全国第一例的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那么后来逐渐就开始做起来了,我记得我做的第一个病人也挺有意思。她找到我说,说要求做这个手术。主持人续续:她自己都有要求?郭伟:对,因为当时我们做得并不是很多,仅仅局限在医学研究的层面来做这个手术。当时我很好奇,我说我们从来没有宣传过,只是仅仅局限于科学研究的层面来做这个手术。后来她说查专业的医学杂志查到了你在做这个手术。我说你为什么非要做这个单孔手术,我说单孔手术第一个操作比较困难,手术时间比较长。第二个,比常规手术来讲,因为在起步初期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我们必须承认新技术的出现是有一定的风险的。结果她跟我说,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我是一个民族舞演员,腹部不允许有任何的斑痕。她说她的胆囊炎、胆囊结石反复发作,她实在受不了了。她坚持没有做,就是因为牵扯到她的职业生涯。所以她查到了这个以后,就要求做这个手术。当时我跟她说得很清楚,这确实是一个很新的技术,你确实也是赶对了时候,如果在前几年是没有办法完成的,现在可以尝试,但是都不敢说%能够完成。因为每个人胆囊的情况不一样,特别是反复发作炎症的这种胆囊,手术会很困难。但是我说我们可以尝试。还不错,手术非常顺利,做完了,她非常满意。这个病人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我发现原来这个手术不光是美容,而且就这么一点点美容效果,其实可以帮助很多有需求的人。主持人续续:还是有人在这方面是有强烈需求的。郭伟:对。主持人续续:您不说我都没有想到,我心想肚子上打俩眼就打俩眼呗,这有什么啊。郭伟:是啊,其实咱们也想为了治病,有点斑痕也无所谓。但是有些人出于职业的要求或者其他的需求,可能真的是比较介意。这样的话这个手术确实给部分病人带来很大的益处。主持人续续:所以医疗的进步还是帮助了很多人。郭伟:让大家获益。主持人续续:除了手术技术以外,在手术完成以后,这些患者是不是在饮食上,还有一些生活规律上还要自己做一些调整呢?郭伟:总体来讲还好,我说的还好是做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如果不是说像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反复的腹泻或者总是右上腹不适,如果没有这些症状,一定是恢复到正常饮食。主持人续续:就是正常吃喝就没有问题了?郭伟:对,很多朋友问我,说我做完这个手术,胆囊没有了,是不是以后就不能吃肉了。我每次回答病人说,我说你做这个手术就是为了吃肉。因为胆囊反复发作胆囊炎,大家知道胆囊炎是因为吃了肉,吃多了,吃撑了,吃油了,导致急性发作然后疼。是因为这个来做手术,做完了手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疼的问题,就是为了回去吃肉。当然这句话说得可能有点过,但实际上就是这样。胆囊切除以后,从长远来看是不会影响太多饮食的,近期就像我说的,可能有部分人会出现腹泻,特别是吃油的时候容易出现腹泻。因为一吃油的话,刺激胆汁分泌,而这个时候胆汁又不足消化他吃的这些脂类的食物,有可能会出现腹泻。但是从长远来讲,比如说三个月、半年,或者时间更长一点,这种症状会逐渐地消失。那么最后一定恢复到正常饮食。而且这种腹泻不是每个病人都有,甚至说这种腹泻是少部分人才有。很多病人做完手术,一周左右就恢复到正常饮食了。主持人续续:所以这一点请大家放心,主要大家关心的还是吃东西。郭伟:实事求是地讲,谁都不能说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出现问题的是少数。主持人续续:需不需要再配合药物的治疗,或者我们补充一些保健品的药品?

郭伟:保健品我想不需要,但是药品要看病人的情况,比如说有些病人是需要吃一段时间药的。因为咱们刚才谈到了,胆石症本身就是一种代谢,肝脏代谢的问题导致胆石形成。那么前一段时间我也有一个患者,还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的妈妈。她第一次找我做手术的时候,就是胆囊结石,同时有胆管结石。当时切掉胆囊,把胆管里的石头也取出来了。但是在探查胆管的时候就发现了,从肝内分泌出来的胆汁含着细沙一样的结石,医学上叫做泥沙样结石,就是你在胆道镜下就可以看到从肝内的这种小胆管、分支胆管出来的胆汁就已经含有泥沙了。所以手术完了,我就跟她说,我说这种情况很不好,即使是做完手术,结石很容易复发,因为她是明显的肝脏代谢有问题。所以手术以后让她吃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利胆药,这种利胆药对于这类病人来讲就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这个不可能终身服药嘛,所以吃了一段时间感觉都很好,药就停了,到现在一年果然结石复发了。那么我就说类似于这种病人,本身肝脏代谢就明显有问题,手术当中就发现胆汁非常粘稠,而且从肝内出来的胆管里的胆汁,还没有到胆囊就已经含有细沙或者胆泥,就需要吃一些利胆药。当然利胆药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不可能终身服用利胆药,就为了防止这种胆石出现,所以说要很小心,结石容易复发。

主持人续续:是不是这种利胆药的副作用也比较多?郭伟:是的,咱们祖国医学有很多利胆的药物都可以吃,但是长时间吃的话,有一些副作用。主持人续续:什么伤肝啊,伤这伤那的。郭伟:是的。主持人续续:好的,谢谢郭老师,其实今天我们也讲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最后希望您在预防胆石症方面再给大家一些建议和意见好不好?郭伟:好的。谈到预防,其实是这样。刚才咱们谈到了,胆石症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肝脏代谢的问题。因为现有的医学水平对这个疾病还认识得不是非常透彻,所以说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能够%预防的方法。那么能够奉劝各位网友的就是我们正常规律饮食,特别是早餐要注意。第二,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控制好自己的血脂,不要高血脂,高血脂是胆石症的重要成因之一。主持人续续:可不可以大鱼大肉、辛辣刺激呢?可以吃吧?郭伟:吃还是可以的,大家还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管对任何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预防。主持人续续:好,再次感谢郭老师作客我们本期《名医堂》,这期节目就到此结束了,下期再见!

更多内容请查看原文

欢迎







































全国白癜风
常见的白癜风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wh/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