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石日记14胆结石预防的营养干预方案
排石日记14胆结石预防的营养干预方案
编者按:匆匆建立起来的家庭医生结石交流群快要达到人数上限了,这里非常感谢群里医生们的支持和维护,分享一段我们墨叔叔的好文。
我国胆结石患者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胆结石的重要原因,通过优化饮食结构、改善饮食习惯,对胆结石可起到积极的防治目的。
1、胆结石现状
胆结石是胆汁在胆囊内和胆管内凝结产生的结石(如图-1)。急性发作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
图-1:胆结石病理示意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逐年改善,餐桌日益丰富,但与物质文明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神文明发展滞后,尤其是营养健康知识普及率极低,随之而来的就是“三高”“肥胖”“痛风”等被戏称为富贵病的爆发。“胆结石”这属于此类富贵病的次生慢病,近年来患病率不断攀升,严重降低了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危害极大。
2、胆结石来历
2.1胆结石成因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前者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等;后者包括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饮食不规律、长时间不吃造成、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
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且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另外,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1]。
针对可控因素,调查发现,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而且,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快速降低体重也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升高的[2]。
2.2胆结石分类
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目前,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量胆结石患者的出现,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
2.3胆结石临床表现
胆结石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可以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认为是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胆囊内的小结石可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临床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由于体位改变,可以使症状加剧。当胆石长期嵌于胆囊颈部时,造成急性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胆汁不能通过胆囊颈和胆囊管排出,从而引起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胆绞痛。呈持续性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可以向右肩背放射,往往会伴有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可以在几小时后临床症状自行缓解。如果胆囊结石嵌顿持续不缓解,胆囊会继续增大,甚至会合并感染,从而进展为急性胆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少部分患者可以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严重时可以发生胆囊穿孔,临床后果严重。
临床医学检查时,患者往往表现出谷丙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偏高,严重的有黄疸症状出现。
3、营养干预
传统中医脏腑理论认为“肝胆相表里”,从位置上看,胆囊藏于肝之下,有单管彼此连接,肝胆相依相随;从功能上讲,肝脏分泌胆汁,储存于胆囊,通过饮食条件反射,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乳化分解,肝胆相辅相成;从经理上看肝经与胆经相互络属,故曰“肝胆相照、相表里”。基于上述理论与实际,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营养师制定了针对性系统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3.1强化饮食规律性
制定合理的饮食起居时间,保障每天8小时睡眠,每晚不迟于十一点睡觉。合理安排早餐,三餐比例30%、40%、20%,剩余10%的能量通过上午和下午两餐之间的加餐补充﹙少饮多餐,诱胆排汁﹚。通过规律性的饮食,促进胆汁定期排出,降低胆内胆汁浓度和压力。
3.2合理搭配膳食
优质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是胆结石患者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素。
3.2.1优质蛋白
人体的健康离不开各种酶、激素、抗体等功能大分子,这些大分子绝大多数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良好的基因性状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体现,因此蛋白质被称为“基因的使者”。人体都自己独特的蛋白质需求模式,营养学分析表明,鱼类、鸡蛋、奶类、豆类的蛋白质模式最接近人体需求,被称为“优质蛋白”,所以为了提高胆结石患者自我康复能力,建议多摄入生命活力鱼类、蛋类(除蛋黄)奶类(脱脂)、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3.2.2多不饱和脂肪酸
胆结石患者一般伴随着肥胖和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偏高,这是由于食用油营养结构不科学造成的。患者要严格限制富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脂肪酸、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包括欧米伽-3与欧米伽-6两大系列脂肪酸。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主要包括各类植物油、坚果和鱼油等,如亚麻籽油、橄榄油、杏仁、花生、秋刀鱼、金枪鱼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欧米伽-3与欧米伽-6应按照一定的比例(1:4——6)摄入对人体的功效才能达到最高,因此建议多种植物油混合吃﹙如图2﹚
图-2:食用油不同原料中脂肪酸结构区别
3.2.3膳食纤维素
膳食纤维素是人体第七大营养素,是维持肠道内生态平衡的主要成分,也是促进排毒、方式便秘、保护体内益生菌的重要营养素。肥胖、三高患者饮食结构的重要标志就是“高能量、低膳食纤维”,长此以往必将因血脂升高导致脂肪肝和胆结石的发生。
日常膳食中水果和蔬菜都还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在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来强化膳食纤维素的摄入量,从而起到控制胆固醇摄入和胆汁结石排出的作用。
3.2.4矿物质维生素
人体内的内环境稳态需要各种信号分子或激素的调节,绝大部分生化反应环节需要酶的促进,跟蛋白质不同,矿物质和维生素往往是人体功能性大分子的激活剂或关键基团,缺少他们大分子就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营养学研究发现人体常缺的矿物质以钙、铁、锌、硒居多,常缺的维生素以Va、Vb1、Vb2、、Vc、Vd、Ve居多,根据不同胆结石患者身体状况,营养师应制定相对应的膳食补充方案,以确保关键微量营养素的充足补充。
3.2.5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质量有60%以上是水分,人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能否适量地补充水分,维持身体水平衡决定了患者能否早日康复。
根据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年饮水量应达到毫升,胆结石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毫升水的摄入。建议饮食以白开水为主。
3.2.6营养素补充剂
如果你的血脂偏高,应积极控制。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营养素补充剂服用。
3.3严格控制的食物
胆结石患者应该严格控制的食物包括高热量食物、饱和脂肪酸食物、含酒精饮料、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等。控制胆固醇摄入如动物油脂(包括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奶油蛋糕、桃酥等食谱。忌烟、酒、咖啡等,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会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缴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易诱发胆绞痛。
3.4其它配合措施
3.4.1适量运动
长期不运动,会使胆囊收缩能力下降,排空延迟,导致胆汁淤积,浓缩过度,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下降,胆固醇易结晶析出,并逐渐层叠为结石。
3.4.2睡眠姿势
胆结石患者不宜左侧卧,因为胆囊位于上腹部,形如一只小酒瓶。当人体向左侧卧时,胆囊“瓶口”朝下方,“瓶底”朝上方。这样,胆囊结石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落入“瓶颈部”而发生嵌顿,引起胆绞痛发作。因此应尽可能平卧或向右侧睡。
结合上述营养干预手段,再辅以“肝胆经络”按摩,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养成习惯,可减轻胆结石患者的各种症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5.-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p-
[3]宋小怡,方哲平,吕尚东,朱昱.微创保胆手术45例分析.肝胆胰外科杂志.年23卷04期。
另外,最近很多朋友询问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国学堂黄帝内经收听方式,链接如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by/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时间不吃早餐,当心胆结石这个小婊砸找上你
- 下一篇文章: 样吃饭易惹胆囊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