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堂中医治疗胆囊息肉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通常,以杜绝癌症的发生。其实中药治疗也很速效。无刀割之痛,无人为二次伤害副作用和无法预料的危险

大多数胆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胆囊息肉的性质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胆固醇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二)增生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妇女,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它是胆囊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o.2—o.5厘米。

  (三)炎症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四)腺瘤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患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o.2—2厘米。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

  (五)淋巴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患肉比较少见,多有淋巴组织增生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1—0.3厘米。

  胆息肉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

 胆息肉常用检查方法有B超、彩超、CT、核磁共振、胆道造影等,而最常用、最经济而且确诊率最高的方式是B超,由于胆囊息肉体积较小,在CT及核磁共振检查中容易被遗漏,胆道造是有一定痛苦及危险性,故极少应用。

  哈密中药方案:

方一:乌僵薏四汤,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方二:当归、丹参、枳实,郁金,苏木,莪术、白芍、锦文,水煎服,早晚饭前一小时日两次

 要讲究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菜类一定要洗净,以防吃入蛔虫卵。

  

 哈密·







































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济南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bzzs/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