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健康大课堂浙江萧山医院吴晓青讲解
7月16日下午,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晓青走进《健康大课堂》,给广大网友讲解胆囊疾病防治方面的相关知识。 首先,吴医生先向网友介绍了什么胆囊疾病。吴医生说,胆囊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胆囊可患有多种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等,病人为此而受到百般折磨。有的多次接受手术,有的长期接受药物治疗,这一切都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就目前来说,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为10%——15%,胆囊良性疾病患病率为15.87%,男女之比为1:2,其中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病变、胆囊炎最为常见。胆囊良性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其中,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样病变所占比例最高,前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后者则相反。年龄在40——69岁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40岁,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这一年龄段。 对于引起胆囊疾病的原因,吴医生说与年龄、性别、肥胖、生育、种族和等因素有关,也受用药史、手术史和其他疾病的影响。总结为女性多(尤其是多次妊娠妇女)、大于40岁者多、肥胖者多、早餐禁食者多、有家族史者多。 接着,吴医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胆囊疾病,例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绞痛等。关于胆囊疾病如何治疗,吴医生介绍说对于胆囊结石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溶石、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和内镜取石。前三种为非侵袭性的,后一种为侵袭性的。临床实践表明,胆囊结石并的病变位于胆囊,单纯利用上述非手术治疗法,对部分患者可暂时去除结石,但不能治愈胆囊本身病变,远期胆结石复发是不可避免的,故在选用胆囊结石病的非手术治疗时应慎重, 然而,近年出现许多对胆囊结石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有的曾风行一时,但最终未能通过实践的检验。如口服药物溶石治疗、接触性溶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等、一些介入性治疗旨在去除结石而保存胆囊,如经皮胆镜超声碎石、取石,小切口胆囊切开取石等,因保留了形成结石的温床——病理胆囊,存在结石复发率高的弊端。所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须建立一系列的精细工作程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而不只是单纯将切口做的小一些。因此,经过多年时间的检验,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当今治疗症状性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微创手术是当前外科学发展的趋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符合当前发展的趋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技术,并以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快为特点,为广大病人所接受。 胆囊结石发病率高,危害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有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呢?吴医生说胆囊结石目前尚难以预防,但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减少结石的发生。首先,有规律的进食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因为在禁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是胆汁变浓,这个时候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最终形成胆泥。其次,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适当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以改善胆固醇的排泄,防止结石的形成。再次,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病人,可使用胆囊收缩素等药物。最后,积极治疗能引起胆囊结石的一些原发病,如溶血性贫血和肝硬变,因为这些病易诱发胆囊胆色素类结石。 最后,对于胆囊结石术后患者如何养护,吴医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吴医生强调,胆囊结石患者术后饮食要清淡,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因为刺激性饮食会刺激胆囊收缩,增加结石的发生。而且术后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按时按量,胆汁排泄不规则时,胆囊中的胆汁容易凝结成结石。此外,胆囊结石患者应限制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食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白癜风专家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bzzs/6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胆囊切除的金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下一篇文章: 95岁老人也能做腹腔镜手术让年龄不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