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得了胆囊息肉应不应该手术
本期《疑问医答》专家
本期《疑问医答
胆囊息肉(gallbladderpolyps)是指起始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由于此类病变在术前只能在超声检查下才能看得见,且多无临床症状,属很多疾病的统称,且难以在术前进行良、恶性的定性,因此常称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国内报道胆囊息肉在健康人群的发生率为1%~10%,男性稍多于女性。据年欧洲多学会联合指南显示,胆囊息肉的发病率约为0.3%~9.5%。约有5%的胆囊息肉认为是肿瘤性息肉,也就是具有癌变的倾向
从病理学角度,可将胆囊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两大类,以良性病变居多。
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上腹部偶尔疼痛、恶心、呕吐等。
医生大多建议患者接受超声检查。该检查无创、方便易行、廉价、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为首选检查,尤其对胆固醇沉积症、胆囊腺肌症等,都有独特的影像显示,是常规体检、随访的必备设备。
当怀疑有胆囊腺瘤或胆囊腺肌症,甚至胆囊癌时,医生会安排强化CT帮助了解肿瘤的确切大小、血供情况、周围淋巴结的情况、肿瘤组织与胆囊壁、周围肝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诊断和进行鉴别诊断。
有时医生也会安排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了解胆囊、胆囊管和肝内外胆管有否变异、有否其他胆道疾病等,以帮助和进行鉴别诊断。
由于胆囊息肉几乎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故其检出主要靠超声检查,定期(3~6个月)、连续的随访至关重要。对以下情况均应行胆囊切除术以防癌变:
胆囊息肉直径>1cm;
息肉基底宽广;
单发息肉;
息肉合并结石;
年龄>50岁;
患者担心癌变的想法强烈,要求手术者。
但以上六点不是鉴别息肉良恶性的诊断标准,只是以恶性病变的概率大小在临床上判断的指标,如息肉直径<5mm,多发,年龄<30岁,恶变的概率<5%;而息肉基底宽、单发、合并胆囊结石或年龄>50岁,恶变的概率约为15%。
病变特征
处理方式
直径<7mm,单发或多发
病情稳定,则可3~6个月超声检查一次,如果息肉无明显变化,继续观察。
影像学检查提示息肉体积突然变大
如果短期内息肉突然增大,且有腹痛、恶心等不适的情况,医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
怀疑恶变或直径超过10mm
如果无微创手术条件,需要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根据冰冻报告病理结果,决定是否再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怀疑恶变或直径不超过10mm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中根据冰冻报告病理结果,决定是否再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病变特征
直径<7mm,单发或多发
影像学检查提示息肉体积突然变大
怀疑恶变或直径超过10mm
怀疑恶变或直径不超过10mm
免责声明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bzzs/11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微创技术腹腔镜下20分钟拿下鹅蛋大小
- 下一篇文章: 终于找到胆囊息肉的元凶了,医生提醒,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