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胃病呢怎么就变成了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怎么形成的?很多病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很多胆囊结石的发生发展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些人自认为自己很健康,身体不容易垮下来,还有的人认为自己平时吃好喝好,心宽体胖,胆囊结石怎么就会找上门来呢?
本文指导专家:
张勇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01
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你的胆囊结石有症状么?”我看着肝胆B超报告问患者。“没有!没有!”患者坚定的摇着头,“我没有任何症状,也就这次体检才发现,所以我拿过来给你帮我看看。”看着B超报告上书:胆囊壁毛躁,且显著增厚!于是乎我换了个问法。“那你平时有没有觉得自己有胃病,吃东西后尤其是吃油腻的食物后感觉胃部饱胀不适,好像消化不良,隐隐作痛,而且时好时坏,胃药也不怎么管用。”“有啊有啊,你怎么知道?”患者惊讶的表情,让人感觉他对面坐的不是医生而是算命先生。我能猜个七七八八,那是因为检查不会说谎!胆囊壁明显增厚,说明患者胆囊炎症在反复发作,几乎不太可能没有症状。但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发现,不但是患者,甚至有些其他专科的医生都对胆囊结石发作症状有些误解,因此便有了这篇文章。
一些老百姓心目中的标准的胆囊结石症状是:右上腹剧烈疼痛、大汗淋漓、辗转反侧。这种在专科医生眼里叫“胆绞痛”,是结石嵌顿后的严重表现。到这个时候来治疗,虽然诊断容易,但治疗相对会比较麻烦,出问题的机率也大很多。医生最希望的是能在这之前就及时发现。这就好像我们不要看到火焰了才知道失火,我们得学会认识“烟”。
首先我们得对疼痛的定位要有了解,内脏疼痛定位是不准确的,尤其是疾病早期疼痛不严重的时候。只有病变非常明显了,定位才会相对准确一定。比如胆绞痛,还有最典型的阑尾“转移性腹痛“。同理,胆囊不严重的疼痛不一定在它所在的位置“右上腹”,很多时候是在中上腹,也就是老百姓认为的“胃”的位置。主要的表现是“胃病”: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尤其是进油腻饮食后,感觉消化不良,食物搁着下不去,隐隐的胀痛、嗳气、呃逆等。大部分时候能自行缓解,有时候吃胃药也不能完全的缓解。由于疼痛都不剧烈,大部分患者都先行给自己诊断为“胃病”,甚至有些医生也会下这个诊断。因为即使让这样的患者去做胃镜,多多少少能发现浅表性胃炎等轻度的胃十二指肠疾病。
最近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女性患者,她甚至在消化科住院治疗过,但出院三天疼痛突然非常厉害,才发现胆囊结石,甚至都胆囊肿大的很厉害了。所以我总是建议胃病患者做个B超排除一下胆囊炎、胆囊结石。而同时,对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患者,我也常常为让他们检查一下胃肠。因为现在这两个疾病都是常见多发病,两个同时都有的情况其实是占大多数,也就是既有胃病又有胆系疾病。这个很好解释,因为两者都是消化器官,而且是相连通的,两者互相影响一点也不奇怪。医院看病,往往是因为”疼痛“,没有症状医院的。就象我常对患者说的”其实你不是来看结石的,你是来治疼痛的“。因为如果你手术治疗完了结石,但疼痛还有,患者会非常不满意。所以我会让患者提前了解,胃肠不好的疼痛和不严重的胆囊结石的疼痛,你主观上是无法区分的。如果两个病都有,那手术后你会发现疼痛的发作频率较少了,但还是会有,你得继续治胃病。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是不是右上腹的疼痛(主要是那种隐隐的不典型疼痛)是不是都是胆系疾病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其实在右上腹这个位置包含的脏器有部分胃十二指肠、胆囊、胆道、部分结肠、肾脏等。他们都是紧紧相邻,任何一个器官的“不舒服“都可能会引起右上腹的”隐痛不适“,仅凭一些不特异的症状医生是无从判断原因的,往往需要逐个器官的排查,需要时间、金钱和精力。其中又有一部分患者,器官查遍,似乎都没有啥大问题。这就需要继续的观察,看病情如何发展。■
延伸阅读:
脑血管崩溃前有10个信号,千万别等半身不遂才看到我叫“息肉”,很容易变成癌流感下的悲剧:从发热到死亡仅13天,这个悲剧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经常胸痛,有医生说没大问题,这是真的么?谈谈微血管心绞痛几片感冒药引发的大抢救,很遗憾……别再往血管投“炸弹”了,三高、心脏病、血管堵塞…根源都是它血栓最怕这个动作,躺着就能做,每天只需10秒医院范常锋什么叫“挤奶现象”?这种病以前都没听说过,现在每天都有人来问
本文来源:张勇
1、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读者在遇到健康问题时不可将本文作为自行处理的指导或准则,而仍应咨询临床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xgyy/9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胆囊结石吃哪些食物好胆囊结石最好不要
- 下一篇文章: 名医开讲别让胆囊结石找上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