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律饮食会导致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
胆息肉4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蔽性较强,大部分人是在体检中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胆囊后发现的。有症状者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可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
胆囊息肉主要类型有:
(1)胆固醇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2)增生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妇女,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它是胆囊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2—0.5厘米。
(3)炎症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4)腺瘤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0.2—2厘米。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
(5)淋巴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比较少见,多有淋巴组织增生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1—0.3厘米。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需定期复查,主要有以下方法:
1.B超,这种检查方法是最常用、最经济而且确诊率最高的方式。特点是灵活、准确、无创伤、性价比高,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由于胆囊息肉体积较小,在CT及核磁共振检查中反而容易被遗漏,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
对无症状胆囊内的小息肉可以继续观察,每3个月~5个月做一次B超检查,如果发现变化,要按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2.三维超声成像,这种检查方法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
3.内镜超声,这种检查方法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能有助于筛选出应予切除的肿瘤性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出现下列情况须手术治疗:
①息肉直径10mm,单发或多发;
②年龄5O岁;
③合并胆囊结石;
④在观察随访中有疑问或患者思想顾虑过重;
⑤息肉直径15mm应视为绝对手术指征;
⑥若息肉直径10mm。应3~6个月定期行B超复查。若直径增大、出现临床症状或症状加重,应尽早手术。
⑦合并急慢性胆囊炎或具有胆道出血,胰腺炎,黄疸史者。
胆囊息肉的手术主要是胆囊切除和保胆手术两种,在中医药的支持下,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采用保胆的手术。
其病因主要跟饮食不规律、嗜酒、偏食辛辣油腻饮食以及不爱运动等因素有关,此外发病还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
预防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必须饮食要规律,早餐要按时吃。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按时吃。
如需更多免费健康资讯,请白癜风初期什么症状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xgyy/8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结节息肉囊肿增生,听着可怕,却不一
- 下一篇文章: 炎干净刚刚出炉的阑尾炎和胆囊息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