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内长东西都叫胆囊息肉吗
哈市李大娘最近非常苦恼,她在一次健康体检中,发现胆囊上长了个小东西,直径0.4cm,虽然不疼不痒,但是李大娘便打下了心结,经常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到底是个什么?需要怎么治疗呢?能不能癌变啊?随后李大娘在几个月内又跑了医院,医院说是胆囊息肉,医院说是胆囊小隆起,医院说法不一呢?到底用不用手术啊?李大娘再次迷惑了,最后李大娘来到医大四院超声科,董晓秋主任帮她解开了这个心结。
董教授仔细给李大娘检查,发现李大娘的胆囊上确实长了个直径0.4cm的”小东西”,呈弱回声,蒂窄,没有血流供应。董教授告诉李大娘这个“小东西”在超声报告上统称”小隆起病变”。第一次发现后只需3个月或半年复查,如果持续一年以上没有明显增大,可以每年复查。如果一年内迅速增大到1cm以上,则需要手术治疗。
大娘奇怪,什么是小隆起病变?为啥不是息肉呢?
人的胆囊内可以长很多“东西”,小隆起病变和息肉只是对这些“东西”在超声和病理上的两种不同说法,两者不能等同。
超声是通过图像看病变的大体形态变化,在超声检查指南中,常根据病变大小将胆囊上长的“东西”分为两种,一种叫小隆起病变,一种叫新生物。其中直径﹤0.5cm的结节可以称为小隆起病变,直径≥1cm的结节,可以称为胆囊内新生物。
而病理则是将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通过固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组织的细胞分子构成,所以病理是诊断疾病的金标准。无论是胆囊小隆起病变还是胆囊新生物,其在病理上都有很多的类型,如:胆囊息肉、腺瘤样增生、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腺癌、腺瘤癌变等。所以我们在超声上不能把胆囊内长的“东西”都叫胆囊息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周围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胆囊内小隆起及新生物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超声科统计资料显示:到医院检查胆囊超声的患者中,每20例中便有1例胆囊内长“东西”,可见其发病率确实很高。胆囊内的病变有良恶性之分,90%以上病变属于良性,但是近年来良性病变的恶变率也逐年上升,所以胆囊内长了“东西”,我们既不能过分恐慌,也不能不予重视,如果发现胆囊内长了“东西”该怎么办呢?专家提供了几点建议:
1.若患者经检查,超声报告单中提示小于0.6cm的小隆起病变,可以定期(半年或一年)复查超声,若没有明显变化可每年随诊观察。
2.若患者经检查,超声报告单中提示0.6cm-1cm的新生物形成,须经严密的随访观察(三个月或半年)。
3.若随访观察发现增长较快,并且病变形态不规则,无蒂、基底宽或者伴有明显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超声报告单中提示≥1cm新生物,就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的措施。4
超声科-
董晓秋教授出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xgyy/7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康复快常识怎么预防胆结石,有哪些生活保健
- 下一篇文章: 司杜芬浅谈几个关于胆结石的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