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长结石,是切还是保
胆囊结石在人群中很常见,在我国的发病率为4.42%~8.20%,并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于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作为“金标准”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近年来有了新的竞争对手——“保胆取石”。
究竟是切除胆囊好,还是保留胆囊好?各有利弊,在圈内有争议:切除胆囊可有效根除结石的“温床”,不会复发;保胆取石保持了人体器官的完整和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回顾胆囊结石的治疗历史,其实最先采用的就是保胆取石理念。
胆囊结石手术治疗历史、年Bobbos首次行保胆取石术,开启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先河。后因复发率高而被淘汰。
2、年Langenbuch完成首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并提出“温床学说”。使医学界在00多年来把胆囊切除作为治疗胆结石的“金标准”。
3、年Mouret第一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掀起外科微创的浪潮。
4、年,Kellett报道经皮胆道镜碎石术(PCCL),90年代该技术在我国改良并推广。随后张宝善等专家通过临床实践研究证明了新型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结石复发率并不高。年裘法祖院士提出的重视保胆意识,使学者们开始学习研究保胆手术。
为何重拾保胆取石术?
一、胆囊切除的弊端、消化不良:胆囊切除后胆汁不能被浓缩、储备,进食后(尤其高脂、高蛋白食物)没有足够的胆汁消化食物,导致腹胀、腹泻等。
2、胆汁返流:导致胆汁返流性胃炎、胆管炎、胃溃疡等。
3、结肠癌发病风险增加:多数学者认为结肠癌发病因素与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浓度增高致肠黏膜异常增生有关。
4、其他:胆道免疫防御功能降低、胆道损伤、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增加、胆管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
二、新型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优势、保胆取石术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更符合微创理念。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取石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2、新技术下保胆取石术复发率降低。
老式保胆取石术因为技术和肉眼很难取净结石,所以结石复发率高达90%,而胆囊镜能够放大视野和目标,利于取净结石。张宝善等专家研究的内镜保胆取石,术后5年胆囊结石复发率为2%~6%,0年复发率为2%~7%。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5年复发率仅为0.43%。同时“温床学说”开始被质疑。
国内也有研究提示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率高者,学者认为可能与取石术中黏膜损伤、胆囊结石家族史、体重指数、糖尿病等有关。
所以保胆取石术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要综合考虑胆结石成因、胆囊功能、患者病情等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南(版)年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微创保胆委员会修订了《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南》。胆结石保胆取石术的适应症:
、经B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
2、经99Te、ECT或口服胆囊造影证实胆囊功能正常;
3、经99Te、ECT检查胆囊未显影,但术中能取净结石证实胆囊管通畅者。
保胆取石的手术方式:
、小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术:适合于各种情况下的胆囊结石。
2、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保胆取石术:适合于胆囊较大、胆囊较游离、与周围脏器无朋显粘连的胆囊。
3、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适用于肥胖、胆囊位置过高、胆囊结石数目较少的患者。
胆囊功能正常的判断标准
保胆取石术要在胆囊功能正常的基础上进行。《超声医学》确定胆囊收缩功能的标准是:
、良好:餐后2h内胆囊排空或缩小>2/3属正常。
2、较差:餐后2h内胆囊收缩</2属可疑。
3、差:餐后2h内胆囊收缩</3属不正常。
年蒋兆彦等通过研究后发表的《改良的B超三维胆囊功能检测与判断标准》中指出:“正常胆囊功能的标准为胆囊收缩率(≥75%)和胆囊壁厚(≤3mm)两项指标。胆囊收缩率降低,或胆囊壁增厚,两项指标中任一项不在正常范围内,即表示胆囊功能不正常”。
而由于目前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及胆囊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还不深度明确,对于保胆取石术仍缺少具有大样本、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所以是切胆好,还是保胆好?仍需要医生们努力去探究。
资料来源:
、张宝善,刘京山.内镜微创保胆取石例临床分析.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0);
2、蒋兆彦,韩天权,乙芳,张圣道.改良的B超三维胆囊功能检测与判断标准.肝胆胰外科杂志.(3);
3、卢绮萍.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保留及切除胆囊的争议与共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0);
4、梁永康,黄道林,方心安.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研究进展.肝胆外科杂志.(04);
5、吴心强,张磊.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还是保胆取石.岭南现代临床外科.(06);
6、刘京山.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南(版).中国内镜杂志.(02);
7、王建勋.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临床医药文献杂志.(09).
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xgyy/5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进展
- 下一篇文章: 同济微创手术进入智能新时代腹腔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