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假性结石



人们很早就发现使用某些药物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胆囊结石或胆泥沉积。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曲松钠引起的一过性胆囊结石最为常见,一般称为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研究显示,在年龄为1个月~17岁的38例患儿中,头孢曲松钠治疗10天后的超声检查显示,11例(28.9%)发生胆石病,3例(3.9%)发生胆囊泥沙,这些患儿有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个别病例延迟至用药后60天结石方消失。

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60%的药物经肾脏代谢,40%的药物是经肝脏分泌至成胆汁。头孢曲松钠引起一过性胆囊结石机制:头孢曲松钠在胆囊的浓度是血清中浓度的20至倍,头孢曲松钠的排泄可能打扰胆汁酸的排泄。胆汁中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头孢曲松钠与钙离子结合发生沉淀,就像胆红素钙离子结合发生沉淀一样。

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患者中占15-46%。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结石有时甚至可以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同样,在泌尿系也可以发生头孢曲松钠相关性结石,但是只有少数的病人患有症状。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每天高剂量(每天超过2g)和长期药物治疗;血钙过多、禁食、全静脉营养、大手术和脱水等也会导致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发生率提高。一般来说,开始头孢曲松钠治疗3-22天之后开始出现胆囊结石,这种结石是可逆性的,在中止药物使用2-63天内结石可以消失。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的超声表现很难与其他类型的胆囊结石相鉴别,超声表现为块状的、伴有或不伴有声影,泥沙状的,形状不规则,声影也更轻一些,或者仅仅是胆泥的形成。但这些特征并没有多大的鉴别意义。病史才是最关键的鉴别点。

在发现胆囊结石的患者中,如果有使用头孢曲松钠的病史,一定要想到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结石的可能性。在儿科患者中发现胆囊结石,一定要询问有无使用头孢曲松钠的病史。切不可盲目地把患者送上手术台。









































南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寻常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xgyy/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