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患者如何进行日常饮食调理



双击报纸可放大阅读

胆囊息肉患者如何进行日常饮食调理

胆囊息肉具体指的是在超声检查中发现的胆囊内异常息肉样凸起的总称,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别。

胆囊息肉的分类

一种是假性息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息肉形式,这种息肉并不是从胆囊壁上生长出来,而是由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并沉积在胆囊壁之上,这就好比一个瓶子中盛满了盐水,如何盐较多,便会结晶附在瓶壁之上。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胆囊息肉形式,并且发病几率也比较高,在进行B超检查时,一般为强回声,如果一些胆固醇结晶比较松散,也可以表现为中回声,针对这一类型息肉,如果病人没有什么不适感,只需要随访B超即可。即使息肉较大,并且超出了10mm,但只要生长缓慢,仍可以进行随访。如果有频繁发作的不适感(比如腹部闷胀、餐后右上腹疼痛),特别是检查胆囊功能较差时,需要作胆囊切除手术处理。

真性息肉顾名思义,就是真的从胆囊壁上生长出来的一种息肉,属于一种组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腺瘤、腺肌增生、炎性息肉等,属于单发性孤立息肉,如果腺瘤、腺肌增生比较大,通常在10mm以上,则不排除有癌变可能性,因此建议手术治疗。而对于炎性息肉来说,很多是带蒂息肉,这种息肉一般癌变的几率很小。

胆囊息肉有哪些发病原因?

当下针对为什么会出现胆囊息肉,尚没有明确的病因,从生活角度上来看,这与病人经常不吃早餐、经常吃一些高胆固醇食品、抽烟、酗酒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保持良好生活饮食习惯,是降低胆囊息肉发病原因的重要途径。但最近有科学研究证明,在胆囊壁细胞内,有两种基因与胆囊息肉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是K-RAS致息基因,一种是(G-RAS)抑息基因,其中K-RAS致息基因扮演的是“反派角色”,想方设法让人的胆囊长出息肉,而(G-RAS)抑息基因则是正派角色,主要负责监视致息基因,防止它“兴风作浪”。但如果病人患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将会导致抑息基因变弱,那么致息基因便会趁势崛起,从而增加胆囊长息肉的概率。当然这并不是胆囊息肉发病唯一原因,仍需要我们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及饮食习惯,防止患上胆囊炎等疾病,可有效避免患上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患者如何进行日常饮食护理?

在日常饮食护理方面,胆囊息肉患者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护理措施。

1少吃甚至不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类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比如胡萝卜、番茄等,因为维生素A能减少胆固醇结晶的形成。2在日常饮食中,需要结合身体热量实际,适当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保证自身身体热量消耗即可,同时也有利于肝糖原的生成。3少吃一些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比如红薯类食品等,在进餐方面也要少食多餐,从而可以防止胃酸、胆汁大量分泌,可以有效减少对肠胃刺激,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4应注意日常饮食问题,饭前便后要洗手,在生吃瓜果类食品时,一定要洗干净,避免吃入蛔虫卵。5在日常烹饪方面,应采用植物油,油要少放,少烹饪一些油炸类食物,以炖、烩、蒸食物为主。6除了多吃蔬菜,还应吃一些低脂肉质品食物,比如瘦肉、鸡肉、鱼(除鳗鱼外)等,还应吃一些豆类制品食物,多补充一些蛋白质,但要注意应适当,不宜过量,保证日常身体所需营养即可,从而有效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降低胆囊息肉发病概率。

(医院王凤)

文字编辑:大众健康报

音频剪辑:李心睿

背景音乐来源:Bensou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xgyy/1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