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防治
胆囊结石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我国胆结石平均发病率10%左右,在西北地区等高发地区胆结石发病率可达15%,而且我国胆囊结石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且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本期我们请来敖锋医生为大家带来胆囊结石的防治。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胆囊结石”这种疾病,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见过胆结石是长什么样子的吧,一起看看---上图是手术取出的结石,小的如细沙,大的如鸡鸭蛋,看到这些图片,你肯定会好奇为什么我们人体胆囊内会长出这样大小形状颜色各异如石头一般的结石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认识吧!首先,来了解一下胆道的功能我们人体的胆道是胆汁生成、储存、排送入肠的通道。胆囊是含有平滑肌及弹力纤维的囊性器官,它具有储存胆汁,分泌、吸收胆汁成分及通过收缩运动向肠内驱送胆汁的作用,从而起到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的作用。临床上也有一种比喻:胆道就像一条河流,胆囊相当于水库,河流的水分外下流的时候,胆囊通过负压的作用把胆汁吸到胆囊里储存起来,当我们进食油腻或高胆固醇的食物时,胆囊的水闸就会放开,排放出浓缩的胆汁到十二指肠,帮助把食物消化,分解,吸收掉。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胆结石的形成,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浓度,处于过饱和状态。第二步,溶质从胆汁溶液中析出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态沉淀于胆内。第三步,结晶体加以聚集、融合,最终形成结石。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哪些原因容易生胆结石?饮食、生活习惯有关。饮食方面:如进食油腻,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等食物的人;不良生活习惯方面如不好动,三餐不规律,饭后久坐等。肥胖。遗传。疾病因素。比如肝硬化,糖尿病,胃肠手术后病人等。胆结石都有哪些症状?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无症状胆囊结石又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此类病人仅在体格检查、手术和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随着健康检查的普及,无症状胆囊结石的发现明显增多,占胆囊结石70%。部分胆囊结石的患者有胆绞痛等临床症状,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如下:1.上腹部、右上腹隐痛,或者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常误诊为“胃病”。2.胆绞痛:当饱餐、进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或睡眠等体位改变时,结石移位并嵌顿于胆囊壶腹部或颈部,使胆囊排空受阻,压力升高,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在发作,可引起急性胆囊炎,此类病人常需急症手术。得了胆结石,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因结石长期嵌顿、压迫可引起反复胆绞痛、胆囊炎发作,出现胆囊积液;另外长期的炎症可引起胆囊、胆管瘘。小结石通过胆囊管进入胆管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胆囊、十二指肠瘘:比较少见,可引起结石性肠梗阻。胆囊癌: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术后5年生存率小于5%。怎么诊断是否得了胆结石?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首选B超检查,确诊率96%以上。另外CT、MRI、ERCP等也可显示胆囊结石,但不作为常规检查。如何预防?既然胆囊结石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高达10%,那么胆囊结石有什么预防的方法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要合理的饮食: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进食过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适当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以改善胆固醇的排泄,防止结石的形成。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如肥肉及动物油脂。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多喝水,每天5-8杯,不渴也要喝,使胆红素从尿中排出。茶为饮品为佳,除预防和改善结石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增强人体抵抗力,极大的降低疾病的复发率。2.要有规律的饮食:有规律的进食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石。3.要多参加体育运动:根据自身体质和体能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广场舞等。如何治疗?对于胆囊结石的治疗,胆囊切除是首选方法,疗效确切。尤其对于有症状和并发症的胆结石,应及早、及时施行手术。对于无症状或只有消化道症状的胆结石,需观察和随访,口服消炎利胆药物。但下列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结石直径3cm;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伴有1cm的胆囊息肉;胆囊壁增厚;胆囊壁钙化、瓷性胆囊;儿童胆囊结石(胆囊壁薄,大网膜短);合并糖尿病或有心肺功能障碍;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法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疗效确切,病人恢复快,是目前胆囊手术治疗的“金标准”。而传统的开腹的手术切口大、损伤大,目前在胆囊手术治疗方法中已经很少使用,有腹腔镜禁忌症的患者会选择使用传统的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哪些情况可以做?哪些情况不可以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适应证:胆囊良性增生性疾病:胆囊息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不超过三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禁忌证: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4.5cm×1.5cm,壁厚;0.5cm(B超测量);胆囊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后期妊娠;伴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气腹、全麻;合并膈疝等。胆囊切除了以后对人体有何影响?脂肪泻:有的病人在切除胆囊后一段时间会出现脂肪泻,但是一般人体可慢慢适应没有胆囊的状态,适应后严重者可服用含脂肪酶的药物或利胆药物有学者认为胆囊缺失可增加大肠癌的风险,但胆囊炎反复发作致胆囊丧失功能,诱发胆囊癌这种风险同样存在。另外也有很多医生持不同看法,如有文献报告,对例切除胆囊的患者随访11~14年,并未发现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指出:一个长有结石的胆囊,往往已失去了它的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保存一个有病的胆囊就相当于保存一个病灶。实际上胆囊切除前,相当多的情况是胆汁已直接经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因此,在胆囊切除前后胆汁的流向是一样的。而且很有趣的是,人的神经系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胆囊切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肝细胞会在餐后人体需要胆汁时,增加胆汁分泌。因此,切除胆囊后不会明显影响消化功能。讲师介绍敖锋,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上为周一至周五的课程,大家可以免费报名,到现场与医生互动,讲堂哪里治白癜风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xgyy/1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专家值班室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
- 下一篇文章: 不吃早饭会得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