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商丘市中医院科室特色风采



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年,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目前科室有病床58张,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3名。科室拥有潘泰克斯胃镜、肠镜、氩气刀、超声内镜等多台高新技术装备,开展了多种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如: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道出血、腹泻、便秘、肠梗阻、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诊治。普通胃肠镜的检查,无痛胃肠镜的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技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技术(ESD)、氩离子凝固术(APC)。

家住柘城县胡襄镇58岁的张先生最近有点郁闷。原来,近半年来张先生反复出现腹痛腹胀,早饱、打嗝,在附近诊所开了些药吃,但效果不佳,医院做了个胃镜检查,发现胃内有息肉存在,张先生听说消化道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心中因此忐忑不安。

11月中旬,张先生来到医院消化内科诊治,李志伟主任了解了张先生的担忧后,为其做了详细的讲解:胃息肉分两类,一类叫增生性息肉,也叫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这类息肉基本上属于良性病变,一旦出现息肉增大,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有时还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这类息肉虽然也会发生癌变,但概率只有0.4%;另一类叫腺瘤性息肉,是由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的,癌变率可在10%-30%,被称为“癌前病变”,此外,还有与胃息肉有所不同的弥漫性息肉变,癌变率可达20%。易癌变息肉一般采取手术切除,过去传统的外科手术损伤大、恢复慢,病人难以接受,近来主要采取EMR技术。

李志伟主任详细给他讲解,EMR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技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的缩写,主要用于消化道平坦型和隆起型早期肿瘤的治疗,其治疗原理为利用高频电刀在内镜直视下将消化道局部黏膜完整连续地切除。由于消化道壁分层结构的特点,在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时,可将该处黏膜完整剥离切除,达到开放外科手术完全切除的效果,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先生对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法有了详细的了解,心情也就放松下来,于是办理住院手续,完善了相关检查,在胃镜室行EMR治疗。

首先,患者侧卧于胃镜检查治疗台上,全麻成功后,李主任将胃镜顺利送达胃窦前壁,局部可见一1.2×0.9厘米呈半球样隆起的息肉,表面光滑,病理结果提示增生性息肉,符合手术指征,于是首先用注射针头在病变黏膜下注入美兰+甘油果糖+1:肾上腺素20Ml,后将钢丝圈套置于透明帽内缘,对准病变,进行吸引,将病变部分吸入透明帽内,慢慢收紧钢圈,用50W高频电刀分次切除病变,切除范围为2.6—3.1厘米,整个创面干净无渗血。手术顺利结束,全程才用了1小时。

经过术后的治疗和观察,3天后,患者顺利出院,先前的疼痛、腹胀、早饱、打嗝等症状也消失了。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中科白癜风让国庆不白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lctx/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