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使用说明书,你值得拥有
本说明书汇集了胆囊的生理结构解读、功能解读、保养注意事项及生活中常见的误区,堪称居家旅行必备书籍。以下为正文内容:
胆囊(昵称“胆”)
人体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
梨形囊袋状
胆囊在中医学上有“六腑之首”的说法,《黄帝内经》记载,“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也就是说人体的其他脏腑正常功能,都取决于胆气的生发(注:该说法在学界尚存争议)。事实上,胆囊个头虽小,干的活可不少。那么,胆囊具体有哪些功能?
1、早餐一定要吃好,三餐要有规律。医学研究表明:胆汁的分泌是为了帮助消化食物的,如果人体不进食,胆汁就“无用武之地”。当人们空肚子过久且不进食的时候,胆汁中的胆固醇就很容易出现饱和状态。如果胆固醇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它就会在胆囊中不断地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形成结晶体。这些结晶日益壮大,逐步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胆结石”。
一日三餐遵循“早餐丰富、中餐足够、晚餐清淡”原则。早餐可以适当喝些橙汁,吃点奶酪、煎蛋等,让“睡”了一晚的胆囊强烈收缩一下,做个“胆囊体操”,排出其中的沉积物。由于人体的脂类代谢夜间最旺盛,所以晚餐一定要少吃高脂食物,胆囊结石患者晚餐后至少要过3个小时再卧床休息,以免结石进入胆囊管引起嵌顿。
2、严格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胆固醇摄入过多,不仅会加重人体肝脏的负担,而且还可能造成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结晶、积聚和沉淀,容易诱发结石形成。一般认为,胆固醇的摄入量以每天小于毫克为宜(相当于1个鸡蛋黄中含的胆固醇量)。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体育锻炼。克服平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经常熬夜、不运动。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机体抗病能力,特别是避免肥胖。有数据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4、定期检查身体,早发现早治疗。当出现类似胃胀、右上腹痛、消化不良、恶心、身体忽冷忽热等不适症状时需引起重视,医院做检查,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受传统观念及知识普及率的影响,生活中人们对胆囊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以下就是几个典型:
1、胆子大是胆囊在“作怪”。这个“误区”有很多俗语为证,人们常说的诸如胆大包天、胆小如鼠、浑身是胆、惊心裂胆、闻风丧胆等都是将“勇气”与“胆囊”挂钩。在《辞海》中,关于胆的成语多大个。事实是:胆子的大小与胆囊没有关系,胆的成语如此之多可能是由于古人认识上的“失误”而造成的张冠李戴。
2、胆汁是胆囊产生的,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这么认为。但是,答案是NO。上面说过,胆囊具“有贮藏并排泄胆汁,调节胆道压力之作用”,主要承担的是“物流公司”角色,而真正的“胆汁生产商”其实是肝脏。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通过胆囊管进入胆囊贮存起来。当人体需要胆汁参与消化时,胆囊收缩,将胆汁挤压到胆总管继而进入肠管中。
?胆汁的颜色是绿色的吗?
对不起,你再次成功地猜错了。其实,肝脏分泌的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后才变成黄绿色
3、胆囊无所谓,“生病”了一切了之。很多人只把胆囊看成一个“袋子”,认为其可有可无,更谈不上重视。在胆囊“生病”后,如遇到常见的胆结石、胆囊息肉或胆囊炎,都会选择直接切除胆囊进行治疗。殊不知,这带来的不仅是患胆总管结石几率上升,且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切胆后,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有:消化不良、腹泻,不能吃油腻食物;引发肝内胆管结石;反流性胃炎;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等等。
“中国胆道镜之父、新式保胆第一人、医院教授”张宝善教授在年保胆取石高峰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对上万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48%的患者出现较严重的消化不良和反流性胃炎,24%发生胆总管结石,0.18~2.3%出现胆管损伤。”
4、把胆结石当成胃病医。在门诊中,不少患者都有把胆结石误当成了胃病的经历,发作的时候就靠吃些消炎止痛类药物来暂时控制病痛。据中国护胆联盟顾问专家、医院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钟必强教授介绍:胆结石患者一般伴有胆囊炎,炎症使胆汁的消化功能受损。患者常感到口苦、口干、消化不良、恶心,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的时候,腹部不适感、疼痛更为明显,和胃病的症状相似,一般人很难鉴别。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你的胆囊可能需要及时“维修”了。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年即将结束,让我们一起储备更多的健康知识来迎接新的一年。胆囊使用说明书,你值得拥有。
邯钢糖友之家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lctx/5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神奇的艾灸看似病情加重,却是身体好转
- 下一篇文章: 长期吃素不吃早饭当心减肥减出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