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改革定力去创新
秉持改革定力去创新
去年最后一天,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提到:"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白癜风终究治好了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剧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去年1月28日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这是他首次公然提及这个概念。有学者将"战略定力"理解为认准长时间战略目标,克服短期行为的诱惑和冲动,以相对超然的心态看待发展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考察词源,"定力"的本意是伏除烦恼妄想的禅定之力。而"战略定力"则是基于全局性、根本性和久长性的稳定优势和实力。在我们改革开放进程中,一直存在各式成长的烦恼,包括国内的环境污染加重、城乡差别拉大、贫富收入分化等问题,而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压力与冲突也深入影响着中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定力不单单局限在国际领域,国内的问题也需要这类定力,而涵盖这两方面的则应该是改革的定力。最近以来,关于要不要改革,改革往何处去,社会上都存在一些争议。值得庆幸的是,在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再次发出全面改革的号令: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延续健康发展,除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这就是展现出改革的定力,那就是不管如何分歧,始终坚持改革的方向。正如在今年的新年献词中,习近平提出:"2014年,我们将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我们推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就为今年解决中国当下所有问题定下了改革的基调。在我们看来,改革定力的培养和坚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发展的进程中会出现诱惑和冲动,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这就要求决策层始终保持苏醒。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有很多教训。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唯GDP论",尤其是GDP增速常常成为考核政府政绩最核心乃至是唯一的指标。因此,许多主政官员常常禁不住这类诱惑,继而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大开方便之门,最后祸患了环境,陷子孙后代于艰苦的地步。庆幸的是,这类"唯GDP论"现象从去年开始逆转。去年6月,习近平说,"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随后,中组部印发通知,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明确表示选人用人不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这样,那些侧重推动民生改进、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的"绿色官员"就有了更多正向鼓励,进而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发展的进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硬骨头",不能及时解决就意味着公众的利益会延续受损,党和国家的事业也会停滞不前,这就要求决策层拿出勇气和魄力,下定决心推行改革。目前,我们遇到的困难并不只存在于一个领域或一个方面,这就要求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动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动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动所有领域改革。从这个角度而言,经济转型升级动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阻力太大等问题都是"硬骨头",我们需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而反复研究与论证,寻觅出符合实际、契合公众需要的方案,然后就是大胆地白癜风有甚么症状尝试,乃至还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也要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本钱的准备。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惟其艰苦,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秉持这样的改革定力,就需要高举创新的旗帜,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到社会体制推行创新,全面改革的时刻也是全面创新的时刻。根据中央的部署,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这就要求释放改革的活力,激起创新的生命力,并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动、构成协力,终究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现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lctx/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邻近分类监管或成
- 下一篇文章: 中央巡查组公布值班电话记者拨打多数皆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