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间断治疗后,患者终于愿意选择坚持



白癜风的症状是什么 http://pf.39.net/bdfyy/tslf/190316/6964966.html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患者特点:

1、老年女性,存在糖尿病家族史。2、糖尿病病史8年,起初疾病管理意识不强,仅自行治疗,未曾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服用降糖药物,近2年才开始治疗,本次就医前治疗方案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聚乙二醇洛塞那肽)+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血糖不达标,胃肠道不适症状严重。4、已出现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目前合并泌尿系感染。5、属于心脑血管极高危风险人群。

病例详情

(本病例由闫旭红医生提供)现病史:8年前社区化验空腹血糖(FPG)略高(7.5mmol/L左右),考虑“糖尿病”,未进一步诊治。因父母是中医世家,自身从事中医药编辑,自行口服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未管理饮食,运动欠佳,不监测血糖,口干症状减轻。随后体质逐渐减弱,间断出现纳差、乏力症状,休息可缓解。2年前应家属要求入住A医院,检查考虑2型糖尿病(T2DM),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降糖。院外听信糖友,间断交替口服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阿卡波糖治疗,仍未管理饮食,偶尔测随机血糖5.0-30.0mmol/L,未在意。1年前间断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医院诊断“眼底出血”,先后4次激光治疗。5月前于进食“芹菜汁”后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于我院诊断“糖尿病合并酮症”,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每餐前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8U,晚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6U,管理饮食,运动欠佳,监测空腹血糖7.0-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0-13.0mmol/L,体重较前增加(具体不详)。2月前突发“高热、寒战”于B医院诊断肺炎、T2DM,调整降糖方案,注射洛塞那肽每周0.1mg,口服二甲双胍片mg每日三次(TID)、阿卡波糖片mgTID,FPG7.0-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PG)10.0-11.0mmol/L,体重明显下降。期间每周三午餐前皮下使用洛塞那肽,晚餐前出现纳差、恶心,症状持续至次日午餐前或晚餐前,之后患者仍坚持使用两个月,使用第9支洛塞那肽后出现纳差、恶心、呕吐,症状持续3天不缓解,有加重趋势,监测FPG20.0-22.0mmol/L,2h-PPG21.0-23.0mmol/L,无意识障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此次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均欠佳,大便未见异常,小便频繁,近1周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使用降压药控制于/80mmHg;青少年时患“肾炎”(具体不详),未定期复查;胃溃疡病史数年(时间不详),未规律诊治。13年前因“乳腺癌”行单侧乳房全切。家族史:母亲有T2DM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6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8mmHg,身高cm,体重53kg,BMI22.3kg/m2。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68次/分,律齐,心脏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皮温略低,双侧足背动脉波动尚可、一致。实验室检查:胰岛功能:(入院前2月,外院)入院时(-07-:00我院)即刻血糖21.1mmol/L,血酮0.3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8%;GAD65、IAA-、ICA+。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V4-V6导联)。肺CT:双肺多发炎性索条,左心增大。腹部彩超:慢性胆囊炎伴胆囊多发小结石,肝、胰、脾、肾、肾上腺、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头+脑血管核磁:双侧半球白质腔隙性脑梗死,脑动脉成像未见异常。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硬化,双侧锁骨下动脉硬化伴右侧斑块形成;下肢动、静脉未见异常。感觉阈值测定:周围神经病变;ABI1.0-1.4。眼底检查:左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I期,右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期。肾动态:灌注正常,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38.3ml/min。诊断:1.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合并糖尿病肾病A3G3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I-IV期(左眼III期,右眼IV期)合并血管病变双侧颈动脉硬化双侧锁骨下动脉硬化伴右侧斑块形成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腔隙性脑梗死4.血脂异常、慢性胆囊炎伴胆囊多发小结石5.低氧血症、低白蛋白血症、低钾血症

治疗方案的制定

该患者健康意识差,多疾病共存,我们该如何管理?

1)疾病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需贯穿治疗始终。

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既往未规律诊治,已出现多种并发症,属于心脑血管高危风险人群,需加强患者对疾病及其风险的认识,规范日常行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2)综合管理及目标:

降压治疗,血压控制于/80mmHg左右;

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保护胃黏膜;

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

抗感染;

对症治疗: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补钾,纠正电解质紊乱。

3)降糖方案:

第1阶段:

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均高,HbA1c达9.8%,存在高糖毒性;同时合并胃肠道不适、泌尿系感染,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不适合口服药物降糖,需胰岛素治疗,患者本人愿意采用强化方案尽快控制病情。故给予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进行短期强化治疗,餐时胰岛素总量18U,均分至三餐前各6U;基础胰岛素总量12U,随后根据血糖情况进了调整(剂量调整及血糖情况如下图):

图患者CSII治疗情况

第2阶段:

患者一般状况可,纳差、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泌尿系感染好转,血糖平稳,院外降糖方案该如何选择?既往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对于GLP-1RA存在一定恐惧心理,故院外需继续胰岛素降糖。经过血糖检测与用药调整,最终出院前,给患者使用了德谷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早餐前18U、晚餐前16U,联合阿卡波糖50mgTID的治疗方案。

后续随访:

出院3个月后随访发现,患者血糖达标,无低血糖事件,尿蛋白较前有下降趋势,但体重较前增加约10Kg,建议患者下次复查肾小球滤过率,病情允许,酌情加用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其他的GLP-1RA。

医学界:就本例患者而言,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闫旭红医生:该患者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入院治疗阶段,患者为老年女性,糖尿病病史8年,控糖意识差,血糖控制情况差,空腹、餐后血糖均偏高,HbA1c高达9.8%,存在高糖毒性,同时伴有胃肠道不适、泌尿系感染等问题,因此我们采用了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进行短期强化治疗,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血糖逐渐平稳且达标,肠道不适与泌尿系感染有所好转。到了治疗第二阶段,即院外降糖方案过渡期,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血糖逐渐平稳,各种症状均有好转,此时需考虑出院后院外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此前胰岛素总用量已达到42U/天,且合并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尤其是微血管病变,但由于胃肠道不适,患者对GLP-1RA产生了恐惧心理,结合患者空腹、餐后血糖都需要控制的需求,应使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但考虑到繁杂的方案不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又结合了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证据[1-3],我们最终选择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分别于早餐、晚餐前注射,每天2针(BID)。经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后,患者在住院期间最后测得空腹血糖已降至5.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8.1-9.9mmol/L。出院3个月后随访发现,患者血糖大幅改善,HbA1c由之前的9.8%降至7.3%,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医学界:从CSII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应如何设定剂量?闫旭红医生: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说明书介绍,在进行方案转换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以相同单位基础胰岛素的量为起始剂量。本病例中,我们将胰岛素泵治疗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BID,并且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将胰岛素总剂量减少了20%左右。出院3个月后,随访发现,随着意识的增强,在家人的督促及自身的努力下,患者不仅血糖达标,胰岛素用量还减少了2-4U。医学界:您认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适合哪些患者人群?闫旭红医生:首先,血糖指标符合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标准[4],需要起始胰岛素的T2DM患者均可以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每日一次或两次(QD/BID)作为起始治疗方案。第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作为首个双胰岛素,两种组分在制剂中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在皮下注射后两种组分也可保持独立作用、互不干扰,尤其适合同时需要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患者,以及有明显主餐倾向的患者。第三,对于使用人胰岛素治疗但常出现低血糖,或希望注射方案简便灵活的患者,可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最后,使用基础胰岛素或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的T2DM患者,也可结合实际情况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5]。参考文献:[1]OnishiY,etal.DiabetesObesMetab.;15:–.

[2]FranekE,etal.DiabetMed.;33(4):-.

[3]KanekoS,etal.AdvTher.;38(3):-.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中华糖尿病杂志.;10(1):4-67.

[5]MehtaR,etal.DiabetesObesMetab.Jul;3.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pengsanmei

yxj.org.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wh/1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