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丸治胆石症
专家详细介绍白癜风丸说明书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胆石症之名未见诸中医古文献,但《灵枢》有“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沾沾,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之说,《外台秘要》有“凡人无故忽然振寒,便发黄,皮肤黄麹尘出,小便赤少,大便时闭”之论,均极类似胆石症发作时的证候,当属“胁痛”“腹痛”“结胸”“黄疸”等病证范畴。
胆石症病位在胆,但其病机则与脾胃息息相关,肝胆与胃相邻,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胆为甲木,疏土助运,协助脾胃腐熟消化水谷。若外感湿热,内伤情志,或饮食不节,导致肝之疏泄失常,胆之通降失和,势必使脾胃气机升降失职,运化无权,则气郁而致血瘀,食停而致积滞,津凝而致痰浊,瘀、食、痰交结日久,遂成胆石。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和调,气机升降正常,则肝气条达,胆气通降,正如黄元御所云:“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行,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故治胆石症,不能忽视辨证而过用苦寒攻逐之剂,当以调理脾胃为主法,临床创制利胆丸,用于胆石症患者,颇多效验。
利胆丸的组成制半夏9克,陈皮6克,神曲9克,生山楂9克,谷麦芽各9克,莱菔子9克,莪术9克,生大黄4.5克,茵陈15克,皂角刺9克。取前八昧药共研细末,以茵陈、皂角刺煎汤泛丸,如绿豆大。每服5克,1日2次,开水送下。
利胆丸以半夏、陈皮、莱菔子以运脾气,消痰积;神曲、山楂、谷麦芽以助胃运,消食积;莪术、大黄以疏肝气,消瘀积;辅以茵陈、皂角刺以理胆气,消胆石,诸药配伍,共奏运脾和胃,疏肝理胆,软坚消石之功。制以丸剂,取丸者缓也之意,使有形之胆石得以渐消缓散,而不伐正气。全方从脾胃肝胆论治,兼祛痰、食、瘀诸邪,消不伤正,通不恋邪,尤其适用于病程日久,脾土虚弱,健运失职,痰、食、瘀内生,反侮肝胆之胆石症患者。
俞某,男,48岁,年1月初诊。素有右胁阵痛,近日脘胁胀满疼痛,纳食腹胀,进油腻食物更明显,两目黄染,口苦,便秘不畅,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B超检查:胆囊泥沙样结石。投以利胆丸,1日2次,每次5克,服药月余,目黄渐退,胁痛也除,大便通利,复查B超:胆囊壁粗糙,已无明显结石可见。
——摘自《颜德馨诊治疑难病秘笈》
编者按:
(1)利胆丸是颜德馨教授治疗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的一张验方,经临床观察,服用利胆丸既可预防胆囊炎发作,又可消除胆囊内的结石,疗效可靠。
(2)鉴于胆结石的形成,每于饮食失节,过食油腻所致,故颜德馨教授取《丹溪心法》保和丸出入,去苦寒之连翘,换以清热利湿之茵陈,配以莪术以行气消积,以奏消胃积,化胆石之效。取丸剂口服,乃图慢病缓治之功。
(3)皂角刺味辛性温,归肝、肺、胃经,功能消肿透脓,历代医籍均谓其为外科之圣药。颜德馨教授认为皂角刺气味辛畅,能通气导痰,试用于消散胆结石,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wh/11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又到了胆结石高发的季节
- 下一篇文章: 这些胆囊结石的误区你还在犯小心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