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或结石严重么会不会变成癌需不需要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大家经常面临着饮食习惯不科学(如不吃早餐、胆固醇摄入过多),生活习惯不健康(熬夜、吸烟、酗酒等)等等问题,因此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大大的增加了。
以上的问题往往是平时患者咨询最多的焦点,那么现在就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这些问题:
1、胆囊息肉、胆囊结石严重么?
从定义上来看,胆囊息肉其实是一种影像描述,泛指胆囊内生长出来的息肉样的病变。其中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疾病,但是1.0cm以上的息肉则具有癌变的风险。换句话说,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如果超声报告提示胆囊息肉小于1.0cm的话,其恶变的几率非常非常之低,基本上可以放宽心情,不必焦虑担忧;而对于大于1.0cm的病灶,则需要提高警惕,尽快决定下一步的治疗,以避免贻误病情。
2、胆囊息肉和结石会不会变成癌?
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是良性病变,如胆囊黏膜增生或是胆固醇堆积。这些良性病变通常是小的息肉。小部分胆囊息肉是恶性肿瘤(主要是胆囊癌),这些恶性息肉通常是尺寸较大的息肉。
胆囊息肉的最重要检查,也是首选的检查:腹部B超。B超对人无害,又便宜。
3、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在国内外有很多共识和指南探讨了关于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何时需要手术治疗,比较得到公认的观点是对于胆囊结石:
(1)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尤其是年轻的患者,不需要常规行手术治疗,可以进行3-6的定期观察即可;
(2)对于老年患者,考虑到年纪进一步增加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因此可以考虑进行预防性的手术切除;
(3)针对具有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大于62.5px等胆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均可行手术治疗;
(4)胆囊结石引起临床症状,影响工作、生活,或者既往出现过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发作的患者,建议行手术切除。
(5)胆囊丧失功能,瓷化胆囊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病人的治疗,会有两种可能建议:
1、进行胆囊切除术。
2.、定期随访。
对于胆囊息肉:(1)对于多发、小于1.0cm、有蒂的息肉,如果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可以考虑6-12个月定期复查即可。(2)对于单发,小于1.0cm息肉,也可3-6个月定期复查,若息肉有增大趋势,或引起临床症状,也可以考虑手术。(3)息肉大于1.0cm,或者引起明显症状影响工作生活,可选择进行手术治疗。(4)伴有宽基底、年龄大于50岁、合并胆囊结石、病变快速增大等胆囊癌特征因素的患者,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行收汁料。
4、如果要手术,选择切胆好还是保胆好?
近年来临床上开展的保胆取石手术尚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有效性,虽然取出了结石、切除了息肉,但是形成结石和息肉的机制并没有改变,其术后的复发率一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另外,保胆取石手术可能造成胆囊或胆道的损伤,进而加重胆道系统炎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并且可能需要二次手术甚至多次手术。
因此在选择保胆手术前,必须要严格符合其适应症,即胆囊功能必须良好,否则保胆将失去其唯一的意义。因此,目前保胆手术仅仅适合一些胆囊功能良好,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年轻患者,其疗效具体如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
5、胆囊切除了会有什么影响?
很多人对胆囊的功能有一定的误解,认为胆囊是产生胆汁的地方,其实不然,肝脏才是真正生产胆汁的地方,而胆囊不过发挥着购物袋一样的储存功能。一般来说,胆囊切除之后会出现短期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油脂食物后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时间从几个月到1、2年不等,因人而异),但是随着机体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胆管会代偿性增粗,部分代替胆囊的功能,胆总管下括约肌也会出现节律性开关,以适应食物的消化,从而慢慢恢复以往的状态。虽然有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有可能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或增加发生大肠癌的风险等,但是其几率较低,完全没有必要因噎废食,过分担忧。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胆囊息肉微创多少钱?费用可不低,但一切应以疾病治疗为主
体检发现了胆结石也不惧,4个方法可解决,越早治疗越好
治疗胆结石,中医汤药消症快,知道是什么吗?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by/9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颗胆囊结石经内镜手术取出2年,患者
- 下一篇文章: 安陆头条金秋大道车祸,一老人伤势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