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关系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指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是否已经引起胆道感染、胆道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其发病原因尚不确切,但和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样国外有报道称胆结石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胆结石与年龄、性别、代谢性疾病有关,胆结石在不同的地区和种族是有差异的。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结石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成为临床和社区常见慢性病之一。
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认为,胆结石(主要指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是肝脏脂质代谢和胆囊功能两方面变化的结果,并受机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胆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有5F,即Female(女性)、Fatty(肥胖)、Forty(40岁)、Fertile(多产妇)和Family(家族史)。目前我国胆结石人群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胆结石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将与其有关的潜在的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归纳如下。
1环境因素
1.1饮食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尤其是近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脂肪摄入量接近合理膳食30%的上限。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膳食倾向于“西方化”或“富裕化”。经常食用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蛋黄等,可致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升高,伴胆汁淤积、胆盐或卵磷脂下降而极易形成结石。常吃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饮食,可引起人体超重,胆囊肌肉张力下降,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积。甜食、南瓜或面粉等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过多,会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糖过多时可以转化为脂肪,增加体重,易形成结石。
有调查表明,早餐(OR=1.58)、煎炸食品(OR=1.75)、蛋类(OR=2.45)为胆结石的危险因素;蔬菜水果类(OR=0.50)和豆制品(OR=0.55)为胆结石的保护因素。很多研究证实,植物性食品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蔬菜水果类食品和豆制品未得出有意义的结果(P=0.06)。有学者认为高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是胆结石有害因素,膳食纤维、含钙量高食物、维生素C、咖啡是其保护因素,但是摄入食物的脂肪在研究中存在争议,多不饱和、单不饱和脂肪似乎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施云剑指出膳食纤维不会减少胆结石的发生。调查发现家禽内脏、肉类、煎炸食品和奶油糕点均为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的食物对血清胆固醇升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的膳食可能是胆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早餐和晚餐的间隔时间过长也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间隔时间越长胆囊结石患病率越高,是因为空腹导致肝脏的胆酸分泌下降,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调查揭示:注意饮食结构,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营养平衡者少有胆结石,不吃早餐者危险性增加。现普遍认为不良饮食习惯(餐次、饮食规律)和胆结石为间接联系,直接原因是空腹时间过长。空腹会造成胆酸分泌量下降,而胆固醇的分泌没有变化,可能增加患胆结石的机会。
1.2个体因素
性别在很多调查胆结石的危险因素中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虽然各地区调查患病率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总体结果都是相似的;在成都地区调查中显示,调查人群中胆结石的发病率为10.7%,其中男性为9.9%,女性为11.6%。新疆克拉玛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男性患病率为11.4%,女性患病率为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女性的怀孕次数也与胆结石的发病有关,有研究表明≥22岁年龄组与胆石症的OR值为0.56(以首次怀孕年龄﹤22岁为参照组),P﹤0.01。说明首次怀孕年龄早危险性高。以孕次1~2次
为参照,随孕次增多,患病危险性增加,OR值分别为1.75和4.98(孕次分别为3~4和4次以上),P﹤0.01。说明孕次多危险性高,并呈剂量反应关系。但是又有报道称女性的月经规律性、怀孕次数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05;χ2=0.33,P﹥0.05),说明怀孕次数与胆结石的形成无明显联系。而初次分娩年龄在病例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20岁前分娩女性患胆结石危险性高于20岁以后的女性。女性胆结石的发病率较高,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雌激素增加胆汁内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胆汁内胆酸含量;增加胆囊黏蛋白的分泌,为胆石的形成提供核因子。
大部分文献调查显示年龄与胆结石的发生呈正相关,有调查表明胆结石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胆结石有真实的因果关系。意大利的调查表明,年轻女性胆结石的发病率为5%~8%,﹥50岁的女性的发病率超过25%,表明随年龄的增大,胆结石的发病率增加。太仓农村地区调查将年龄分成5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与胆石症的OR值为1.80(95%CI:1.50~2.16)。将35~39岁组作为参照组,分别计算各年龄组与胆结石的OR值,并进行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胆结石的OR值增大,并以40岁以上(尤其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患病率最高,是胆结石的重点预防对象。其原因是年龄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呈正相关,而与胆酸合成及胆酸池大小呈负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状况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倾向。肥胖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众所周知。流行病学上把肥胖用体重指数(BMI)表示,合肥地区调查表明,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P﹤0.05),在BMI﹥23.9者中,病例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OR=3.55),超重者的OR=3.20,表明超重和肥胖易患胆结石。芮炳峰等调查结果也显示,胆结石组的BMI高于无结石组。Tsai等则发现,胆结石患者腰围和腰围-臀围比例均明显增高,且该两项指标对胆结石的发生危险度具有预测作用。也有报道称快速减肥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1.3各种相关疾病
Attili等报道,肥胖伴有高脂血症是胆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郭季春等在研究机关公务员人群中调查发现,胆结石组中合并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是形成胆结石的危险因素。T2DM(Type2DiabetesMellitus,2型糖尿病)易合并胆结石、胆囊炎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同,T2DM者胆结石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3倍,一般人群发病率为11.6%。东明报道T2DM者胆结石发生率为35.4%,观察例T2DM,胆结石、胆囊炎发生率为36.3%,T2DM所表现的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自主神经病变都是发生胆结石的高危因素。糖尿病促进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患者高水平的胰岛素促进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糖尿病患者常伴有支配胆囊的迷走神经抑制,使胆囊排空减慢,胆汁淤积而引发胆道结石。有调查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症只有在女性中具有危险因素。然而以往研究表明,高胆固醇、低HDL-C、高LDL-C水平与胆结石的形成呈负相关。胆固醇结石随年龄增大而发病率增加,女性、肥胖者多发的特点以及胆结石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胆结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代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向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增高、心血管病危险性增加。胰岛素抵抗患者常发展为T2DM,后者的胆结石发病率增加2~3倍。Mendez-Sanchez等研究显示胆结石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是对照组的2倍左右。
1.4其他因素
文献报道口服避孕药对胆结石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报道称体育运动对胆结石起保护作用,能减少其发生,然而,减少运动会增加发生的风险。运动和体力活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条件。恩施地区调查发现,该地区高收入人群胆结石患病率低,低收入人群患病率高,可能是高收人家庭医疗保健意识较强、饮食观念比较科学;同时发现职业也可以影响胆结石的分布,干部、教师、流动小商贩的患病率较高,说明与体力劳动者相比,脑力劳动者
和工作疲劳程度轻者患病率较高,而经常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可能是引起流动小商贩高患病率的主要因素。工作紧张度轻、情绪冷静、伤心事少等社会心理因素可能是通过影响内分泌调节间接影响胆结石的形成。
2地区和家族遗传因素
西方国家报道,西方人群胆结石的发病率为:男性7.9%,女性16.6%。亚洲人群的发病率约为3%~15%,而非洲人群中胆结石的发病率很低(少于5%),中国人群中胆结石发病率约为4.21%~11%,胆结石在各个国家中发病率有差异性主要归结于各个国家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的不同,但是总体趋势胆结石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大,主要原因是现代人的生活忙碌,三餐不正常,加上饮食“西方化”,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越吃越多,使胆结石的发病率节节高升。
Nakeeb等发现一级亲属胆囊切除术阳性家族史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显著危险因素。资料[3显示,胆结石中有遗传家族史的约占6.07%。顾宏亮认为胆石症家族史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OR=3.43,95%CI2.09~5.64),其中男性OR=2.81(95%CI:1.06~7.48),女性OR=3.35(95%CI:2.00~
6.34)。合肥市的研究表明胆结石家族史与女性胆结石发生有关。产生家族聚集性的原因可能是具有相似的生活环境或遗传因素。
3预防措施
根据上述导致胆结石的主要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下:提倡合理的膳食是防止胆石症发生的最理想的预防方法。根据居民膳食指南,膳食要多样。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要少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品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要多吃;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可以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停留时间。
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定期体格检查,尤其要注意无症状的胆结石,要早防、早治,才能有效的降低胆结石的发病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by/8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尿结石治疗深圳哪家医院最好治疗结石疾病
- 下一篇文章: 胆结石患者的食物禁忌胆结石患者少吃这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