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手术微创保胆是首选
胆结石手术微创保胆是首选 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徐立友谈胆结石治疗
过去,因为手术技术的局限以及胆囊功能认知上的偏颇,胆结石手术往往都是切除胆囊以图“一劳永逸”,但胆囊绝非可有可无,盲目切除后患实多。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被研发,“保留有功能的胆囊”的治疗观念得以实现,微创取石渐成临床公认的胆结石治疗首选。它不仅能够将胆囊内的结石清除得干干净净,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还能将手术的创伤伤害降到最低,减少后患,确保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4岁男童患上胆结石微创保胆取石只用半小时
日前,一名来自山东肥城的4岁男童浩浩(化名)在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了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通过申请,记者进入手术室,现场观看了手术的整个过程。 记者此前也曾进入过手术室观摩手术,但此次与以往不太一样,亲眼目睹后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微创治疗。 不到一公分的皮肤切口,几乎见不到出血,手术视野清晰,过程精巧流畅,内镜监视器上纤毫毕现,直观可视,不过半小时,浩浩胆囊中黄色米粒样的结石便被全部取了出来,胆囊内变得干干净净。 创伤微小,胆囊仍在,手术并没有给幼小的身体带来难以恢复的伤害,浩浩完全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手术结束,主刀医生徐立友主任亲自带着取出的结石到手术室外,向患儿家长介绍手术情况,展示取出的结石以及手机上结石取出前后的图像。这些图像是手术中徐主任特意让护士用手机拍下的内镜监视器上的影像,可以直观看到取石前后胆囊中的情形。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医院还是家属都没有特别要求,必须展示取出的结石以及取石前后的图像,但徐主任却一直坚持这样做。“虽然麻烦点,但可以让家属直观看到手术的结果,能够让家属放心,那也就值得了。”徐主任如是说。
只要是有功能的胆囊就一定要保留 传统观点认为,胆结石患者如果保留胆囊,就会留下可能再次生长结石的“温床”(专业上称“温床学说”),因此,能切就切。近多年来,对于胆囊病症,外科医生一直沿用胆囊切除这一手术方式。这种做法忽略了胆囊功能的重要性,可能犯下丢了西瓜捡芝麻的错误。在解除结石困扰的同时,胆囊缺失造成的众多副作用及手术造成的医源性胆系损伤,也给病人较大的痛苦。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病人与越来越多的医生更倾向于采用取石保胆的手术方式治疗。 “现在我们的观点是‘只要是有功能的胆囊,就一定要保留’,通过保胆取石等技术将更好地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徐主任说,“很多外科医生担忧的是患者术后的复发率问题,这也是赞同切除胆囊的主要因素。但保留胆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年轻人,我们手术的最小年龄患者才4岁多,如果切除了,必将影响她的生活。”
胆囊绝非可有可无盲目切除后患多
徐立友主任指出,胆囊是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能因为胆囊疾病一概一切了之。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浓缩、储存和分泌的功能。当然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胆囊能将稀薄的胆汁浓缩10倍,储存于胆囊,进食高脂饮食时,将浓缩的胆汁排入肠道参加消化。 若切除胆囊,患者进食高脂饮食时,已无高质足量的胆汁相助,身体只好饱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之苦。 此外,胆囊被切除后还会出现诸多后遗症,如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增高、十二指肠液胃返流、胆管损伤、结肠癌发生率增高以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
彻底取净结石才能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 徐主任介绍,在腹腔镜、胆道镜等技术出现前,旧式保胆取石术是“盲取法”取石,它无法看到胆囊的内部情况,不能保证取净结石;再者,取石多用取石钳夹取,容易夹碎结石,因此结石遗漏在所难免,易形成胆囊结石残留。其所谓的术后“复发率”较高,更准确地说,其实不是复发,是手术者没有取净结石,是残留率较高。所以,为了降低复发率,切胆取石一度成为治疗胆结石的首选方法,手术创伤性较大,术后恢复也慢。旧式的息肉摘除术同样存在以上弊端。 随着内镜技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微创保胆取石或息肉摘除”得以实现。该术式借助胆道镜、腹腔镜及其他相关设备,通过小切口(0.5~1cm)入腹,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底,在胆道镜直视下可以取净胆囊内结石或息肉,治疗疾病。同时还能保留胆囊及其功能,更充分体现了“微小创伤”的理念,患者痛苦小,不用插胃管、不需进行腹腔引流,一般术后6小时就能下地活动,第二天就可以进流食,3~4天就可出院。“深入腹腔的镜子上装置有高清的摄像头,可将里面的画面放大40倍。这样就能清晰地看到胆囊里面的情况,有助于彻底地取净结石、息肉。”徐主任介绍说,“正常人的胆囊长6~8厘米,小的结石在手术中可用吸引器吸出来,大的结石则使用‘取石网篮’,其如同一个小篮子,可将结石套住抓取出来。这样吸引器和取石网篮相结合,就能把结石取干净了。”早饭不吃,午饭凑合,晚饭暴食,最易诱发胆结石 胆囊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肝胆胰外科曾为一名来自非洲科摩罗岛的18岁留学女学生成功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医生通过腹腔镜和胆道镜从患者胆囊中取出大小不等的41粒结石,最大的一粒接近花生米大小。 徐立友主任介绍说,20岁以下的胆囊结石患者,结石数量有这么多的,临床上比较少见。形成胆结石的因素有很多,饮食习惯和饮食不规律只是一个方面。并不是所有不吃早饭或节制饮食的人都会得结石,但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果跟个人的特殊体质巧合在一起,往往就会导致肝胆疾病或结石。 据了解,对于胆囊结石发病的高峰年龄,医学文献比较认可的观点是40~50岁。而在肝胆胰外科近年来收入院的胆囊结石患者中,30岁以下患者的人数已超过三分之一,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很多胆囊结石患者,早饭通常不吃,午饭凑合一下,晚饭猛吃一顿,恰恰违背了“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的人体生理规律,从而导致胆囊功能紊乱,成为诱发胆囊结石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预防这类疾病要从生活方式做起,心态良好、适当运动、饮食平衡。一日三餐遵循“早餐丰富、中餐足够、晚餐清淡”原则。早餐可以适当喝些橙汁,吃点奶酪、煎蛋等,让“睡”了一晚的胆囊强烈收缩一下,做个“胆囊体操”,排除其中的沉积物。
并非所有的胆结石病人都适合保胆取石 医院肝胆胰外科在学科带头人徐立友主任的带领下,大力发展微创腔镜技术,在为患者保留健康胆囊的前提下,一次性取净结石或息肉。手术过程可视、安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术后12小时即可下地活动、进食,住院5天就能出院,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自年3月至今,该科已成功实施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或息肉摘除术近例,年龄最大者94岁,最小者仅4岁,复发率小于5%,已成为山东省实施此类手术例数最多、技术水平最强的专业肝胆胰外科。 徐主任特别提醒,“保胆取石”手术并非对所有胆囊结石病人都有立竿见影的疗效。一般来说该手术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况:胆囊结石无合并化脓性胆囊炎;症状轻微的单纯胆囊结石;多发结石,但B超检测胆囊壁厚度6mm;无右上腹部大手术史,胆囊位置无异常;非萎缩性胆囊结石;儿童及青少年胆囊结石。 但部分病人仍有可能面临切除胆囊的残酷现实,如胆囊萎缩、胆囊腔消失者,胆囊管梗阻、胆囊管内结石无法取出者等。 因此,患者一旦确诊患有胆囊疾病,医院的专业科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徐立友,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留学欧洲归国专家,年获由卫生部颁发的“第8届中国医师奖”。 现任山东省医学会普外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普外分会实验外科学组组长,山东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山东省普通外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自律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委员,济南市医师协会常务理事,济南专家协会会员,济南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
内容转载自白癜风忌食石家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by/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胆结石得临床表现及电疗调理手法经络体
- 下一篇文章: 重庆胆囊结石治疗胆囊结石到底要不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