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修善堂药庄医案之胆囊息肉胁痛
中国古中医就有“瘜肉”病症的记载,“瘜肉”即“息肉”,是指黏膜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寄居于人体组织上的像肉质的赘生物,一般表面光滑、触之柔软而不痛,多发于鼻腔、子宫颈、胃、胆囊或肠腔内壁,多为良性。《灵枢·水胀》:“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附着鼻间,生若赘疣,有害于息,故名瘜肉。”发生在鼻腔的又名“鼻痔”,发生在直肠的又名“瘜肉痔”或“痔”。今天就采用我曾治疗的胆囊息肉病案谈一下我的治疗思路。
患者廖某,女性,41岁,两年前单位例行体检B超发现有多发性胆囊息肉,大小约0.1—0.4cm,患者惧怕手术选择服用西药抗炎药物治疗。去年再次B超检查瘜肉未见好转,就间断服用中医药调理,症状依然。平日因此病而抑郁寡欢,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今年九月中旬经朋友介绍到我这里诊治,症见:面色暗黄,右上腹饱胀感,时有嗳气、恶心、呕吐,口苦,月经紊乱,白带微黄,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象弦细数。这属于肝胆气滞湿热内蕴,当疏肝理气,清利湿热。处方:柴胡12克,枳壳12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布渣叶12克,茵陈30克,鸡骨草30克,溪黄草30克,木香12克(后下),生山楂15克,焦山楂15克,延胡索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半夏12克,炒黄芩12克,金钱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大黄6克,虎杖30,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用七日。告知饮食忌口辛辣、烧烤煎炸、蛋类、虾蟹贝壳、无鳞鱼类、动物内脏、腌制品及酒类,适当多吃一些芹菜等,必须进食早餐。
七日后复诊,面色好转,食纳好转,嗳气、呕吐稀发,腹胀消失,每日大便二次,质软,舌微红,苔薄白,脉弦数。方效稍作加减继续治疗:柴胡12克,枳壳12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布渣叶12克,茵陈30克,木香12克(后下),生山楂15克,焦山楂15克,延胡索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乌梅15克,薏苡仁30克,山慈菇12克,半夏12克,天花粉12,僵蚕10克,白芥子10克,炒黄芩12克,金钱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大黄6克,虎杖30,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服七日。
国庆节假期后,患者复诊,已无什么不适,要求巩固治疗,给予处方:柴胡12克,枳壳12克,赤白芍各15克,薏苡仁30克,乌梅15克,僵蚕10克,生炒山楂各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浙贝母12克,天花粉12克,炮甲珠10克,郁金12克,茵陈12克,金钱草30克,黄芪60克,当归12克,枸杞子30克,南沙参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服用十日后建议体检。
十月底患者携带检查报告过来复诊,B超显示胆囊息肉已经消失。告诉她继续忌口一段时间,保持心情舒畅。
在这里要告诫大家:胆囊息肉在超过1cm的时候建议手术,虽然多数瘜肉属于良性病变,但是也有部分瘜肉会发生恶变,特别是超过1cm是要积极活检病理检查,及时侯术摘除。一般认为,多发性息肉多为胆固醇性,少数为多发性乳头状腺瘤和炎性息肉;广基息肉恶性率比较高,带蒂息肉如果蒂变粗也要考虑恶变的可能。
张玉龙写于深圳罗湖区固生堂
年12月29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by/7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哪个科室最好,你知道吗
- 下一篇文章: 博医健康知识胆结石如何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