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大于1cm应警惕访安龙博爱医
近年来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许多人在例行的体检中发现自己有了胆囊息肉,这令一些患者产生了忧虑。那么胆囊息肉是怎么引起的呢?患上胆囊息肉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呢?需不需要治疗?为此,编者专访了我院外科杨圣金主任。他认为,胆囊息肉癌变的几率较小,但胆囊息肉的危害性是存在的,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以上者,应考虑手术。
图为:杨圣金主任在手术中
昨天下午我院外科杨圣金主任成功完成一例腹腔镜下胆囊息肉手术。张先生,5天前右上腹部疼痛难忍,医院就诊,诊断为胆囊多发息肉,未作特殊处理,张先生便回家了。回家后于9月23日来我院就诊,经杨主任检查之后,为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杨主任建议张先生进行腹腔镜胆囊息肉剔除术,由于是微创手术,患者术后3-5天便可出院回家。
图为:腹腔镜手术图像非常清晰
胆囊息肉是如何发生的正常人体胆细胞内存在K-RAS和G-RAS两种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免疫细胞对上述两种基因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等诱因,出现基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内生长赘生物,即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临床发病年龄大多为23-55周岁,通常男性多于女性。有下列情形者较易患此病:1.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2.经常饮酒及进食油腻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饮食不规律;3.社会生活及工作和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烦燥易怒,情绪抑郁,体育活动较少;4.工作紧张,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此外,男性肥胖与胆囊息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女性则无此相关性。
胆囊息肉分四种类型杨主任介绍说:胆囊粘膜息肉样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病变,它可以细分为如下四种:1.胆固醇性息肉;2.炎症性息肉;3.腺瘤性息肉;4.腺肌增生或腺肌瘤。其中,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而腺瘤性息肉可发展为胆囊乳头状腺癌。一般认为直径在0.5cm以内的胆囊息肉为良性病变,而直径大于1cm以上者,可能为腺瘤样息肉或有恶性改变。
胆囊息肉多大需手术治疗杨主任建议,存在以下因素的胆囊息肉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1.息肉为单发息肉;2.息肉直径>1cm;3.患者年龄超过50岁;4.经过连续彩超检查(3~6个月)发现息肉明显增大;5.彩超考虑为腺瘤样息肉或基底宽大;6.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如患者胆囊息肉还很小,不存在上述因素,可考虑每隔6个月复查一次彩超,继续观察即可。
治疗胆囊疾病,医院医院外科杨圣金主任提醒,治疗胆囊息肉建议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科学的治疗。医院祝您早日康复!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
安龙县市府路49号(西区加油站对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by/6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四院记事我院目前年龄最大87岁
- 下一篇文章: 航医资讯切忌没有结石的人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