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的胆囊里长了颗鸡蛋大的石头,原因竟
一颗乌黑的石头立在桌上,个头和边上的鸡蛋差不多,这颗石头不是捡来的,而是从一位75岁奶奶的胆囊里取出来的。
看到这颗大石头,主刀医生、从医近30医院常务副院长、肝胆外科主任医生蒋国祯也有点吃惊,医院也是第一次遇到。
巨大结石,比贵阳放入博物馆的结石还大
今年75岁的李奶奶是兰溪市游埠镇人,其实李奶奶的胆结石已经有10余年的病史了,刚查出来的时候只有2.0厘米大小,平时就是感觉到上腹部有点隐痛不适、食后有饱胀感,尤其是吃了油腻饮食后。她自以为得了“胃病”,吃了多年的胃药,就是不见好转。
在一次村里体检时,李奶奶才发现“罪魁祸首”原来是胆囊结石,当地的医生告诉她,要治疗这个疾病只能做手术,但她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又有多年的糖尿病,担心手术后的刀疤痛,就有点害怕,医院开刀。
直到今年7月12日晚上,她感觉右上腹疼痛加剧,睡眠不好,才引起家人的重视。由于村里有患医院治疗过,效果不错,第二天,家人就带着医院。
经过门诊彩超检查,确认李奶奶患有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随即收入住院。经过两天的术前检查以及调整血糖后,蒋国祯主任医生给李奶奶做了腹腔镜下的微创胆囊切除。手术后切开胆囊,发现一颗通体乌黑、鸡蛋般大小的石头,看到这么大的结石,在场的医务人员也很吃惊。经过测量,这颗石头的大小为5.5×5.5cm,绝对可以称为巨大的胆囊结石。
据新浪网报道,今年7月18日,贵州安顺杨先生的胆囊里取出一颗5.5×4.2cm的结石,被放在贵阳结石医学博物馆作为标本陈列展出。李奶奶胆囊里取出的石头,比那颗放入博物馆的石头还要大。
看到这么大的石头,李奶奶和家属也很意外,医院帮她解决了困扰她十余年的病痛。手术后当天,李奶奶就下床活动,不久顺利出院了。
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怎么会长得那么大?
蒋国祯主任医师是金华市名医,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对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他告诉记者,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因此胆结石的形成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1.胆固醇摄入过多,如动物的大脑、内脏、蛋黄等;
2.体质肥胖,许多女性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的饮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
3.不吃早餐,会导致胆囊里的隔夜胆汁进一步浓缩,使得胆汁中的胆固醇形成结晶而成石。
4.多次妊娠,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也容易形成胆结石。
5.肝硬化病人的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据了解,李奶奶平时就喜欢吃高胆固醇的油腻、油炸食品,可能是形成巨大胆结石的主要因素。
得了胆结石应该怎么办?
胆囊结石该怎么治疗?蒋国祯告诉记者,对于胆囊泥沙样结石,可以口服中药利胆治疗,但绝大多数的胆囊结石病人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胆囊,医院采用的都是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术后2~3天就可出院。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医院对一些年纪较轻、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有保胆意愿的病人实行了腹腔镜下的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也有10%左右的胆结石病人,由于结石位置等原因,终身不痛,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年老体弱者不做处理也影响不大。
预防胆结石,
要少吃高胆固醇食物
蒋国祯提醒,预防胆结石,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的最理想预防方法,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如动物的大脑、内脏、鱼籽、肥肉、蟹黄、蛋黄等,以及油煎、油炸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如笋、洋葱、番茄、四季豆、玉米、青椒、南瓜、萝卜、莲藕、生姜等。
另外,有规律地进食(一日三餐),尤其是每天的营养早餐对预防胆结石非常重要;每天要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当体重,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气血调和,肝疏泄正常,胆汁就不易“潴留”而生石。
编辑:二徐商务合作:-
喜欢请点赞成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巅疯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by/4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安全用药4类药物可引发结石,使用需谨
- 下一篇文章: 护理资讯胆结石有六个你不知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