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胆管炎胆结石的一种原因胆管囊肿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肝病科常见病,根据解剖部位分为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常见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管炎常见于胆结石疾病,其主要表现:腹痛,发热,黄疸。但若胆管炎反复发作或合并胆结石,则需要进行CT或MRI、MRCP检查,以排除胆管囊肿。
胆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肝内外胆管部分良性扩张性疾病,在胆管良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为1%,胆管癌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还包括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炎、胰腺炎、肝纤维化继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囊肿自发破裂等,早期诊治非常重要。
胆管囊肿在亚洲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在西方发病率较低。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应进行手术治疗,然而仍有大约20%的患者到成年才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胆管囊肿的癌变率增高,30岁以后癌变率10%,因此胆管囊肿的早期诊治非常重要。
胆管囊肿的病因:胆管囊肿的病因主要是先天发育异常导致。胆管囊肿分为5型:
Ⅰ型肝外胆管囊肿(最常见,占90%)
Ⅱ型胆总管囊肿:总胆管侧壁憩室样膨出。
Ⅲ型胆总管囊肿:囊肿位于十二指肠内的胆总管囊肿,此型胆总管囊肿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胰腺炎,而非黄疸和胆管炎,可通过内镜治疗,癌变率较其他类型低。
Ⅳ型囊肿位于肝内和肝外,它又分为两个亚型:
Ⅳa型:肝内外胆管多发囊肿;
Ⅳb型:大量节段性肝外胆管扩张。
Ⅴ型:肝内胆管一段或几段胆管扩张。
胆管囊肿的诊断
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通常表现为典型的三联症,即疼痛、腹部肿块和黄疸。梗阻性黄疸和腹部肿块是婴幼儿患者的主要症状,而疼痛、发热、呕吐则是成人常见的症状。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和胰腺炎是成人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还有胆石病、胆管癌、肝硬化。胆管囊肿是最主要的癌前病变,癌变发生率为10~30%。Ⅰ型癌变发生率为68%、Ⅱ型为5%、Ⅲ型为1.6%、Ⅳ型21%、Ⅴ型6%,癌变的原因与慢性炎性刺激导致细胞再生及基因突变有关。年龄、胰胆管汇合异常是胆总管囊肿癌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黄疸、体重减轻、TB升高、CAl9-9升高等因素有助于早期诊断胆管囊肿癌变。胆管囊肿癌变临床诊断不易,对于老年人具有黄疸和肝功能损害患者应该高度怀疑癌变可能。腹部CT检查:CT可以显示囊肿与胆管的形态以及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为恶性可提示肿瘤目前所处的阶段。对于Ⅳa型胆总管囊肿,CT可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部位及程度、是肝内弥散性扩张还是局部节段性扩张,其对于决定是否手术非常重要。
MRCP检查:检查结果更加清晰可靠。
病例1李某某,女,26岁,反复右上腹胀痛、发热、呕吐1年。再发10天。年7月20日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明显异常,经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治疗1周,症状消失,7月29日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MR检查提示Ⅳ型胆总管囊肿并结石,胆道感染。
MRCP图片(此病例由李发武博士提供)
1、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考虑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Ⅳ型),胆总管扩张明显伴其内少许异常信号灶,结石?胆管内壁脱落物?胆总管下段管壁不均匀增厚伴明显强化,合并肿瘤性病变可能。2、胆囊炎。
李某某,女,26岁,年7月20日首诊。刻下症:右侧胁肋部胀痛,蹲下卷缩强迫体位,进食加重,伴有呕吐,疲乏。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右上腹触痛。舌淡红,苔薄,脉弦细。中医辨证:胁痛(少阳病),治法:和解少阳,处方:大柴胡汤加减,方药:柴胡,黄芩,白芍,枳实,半夏,大黄,金钱草,郁金,鸡内金,海金沙,党参,川楝子,牡蛎,红芪,生姜(七剂)。西医诊断:腹痛、呕吐(胆石症?肿瘤?胰腺炎?),医嘱:MRCP,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淀粉酶,脂肪酶。
年7月20日下午:实验室报告,肝功能明显异常,7月21日MRCP提示:Ⅳ型胆总管囊肿并结石,胆道感染,肿瘤性病变可能。患者及家属咨询肝胆外科专家后,决定暂时不做手术治疗。患者服完5剂中药后症状消失,7月29日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建议:肝胆外科随访,按肝胆外科专家意见治疗。
病例2肖某某,女,38岁,妊娠黄疸,先行PTCD引流,生产后手术,病理报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
MRCP图片。(此病例由李瑞平主任提供)
1、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肝外胆管区囊状结构并内部信号不均,考虑胆总管囊肿。囊性病变下方肿块状异常信号,考虑肿瘤性病变。上述病变及胆囊周围软组织间隙水肿,少量积液。
2、胰腺实质萎缩,胰管扩张。
3、胆囊壁增厚。
4、考虑肝门、门腔间隙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部分稍增大。
胆管囊肿的治疗
为避免胆管囊肿的各种并发症如胆管炎、胆结石、囊肿穿孔、胰腺炎发作,特别是囊肿癌变,外科手术是比较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管囊肿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切口美观、视野清晰、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手术后中医药治疗善后胆管术后,胆腑功能受损,邪留胆道,则寒热往来,热势稽留不退。初则影响脾胃运化,久则易损及肝肾。予以疏肝利胆、和解少阳,祛除伏邪,并佐以和胃调中之治,最终达到清除留邪、恢复胆腑功能。方选柴胡剂、排石汤、四君子汤等辨证组配。若并发胰腺炎,腹膜炎,可能出现大陷胸汤症,方选大陷胸汤、清胰汤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by/12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体检发现胆结石,到底切不切一点明确,别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