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肠炎患者又添息肉,术后症状仍未好转



肠胃息肉的发作并非一个独立的问题,大多都和其他肠胃疾病有密切联系,有不少朋友不太了解其中的意思,正好前一阵子有一位肠息肉的患者过来看诊,我们就借这个例子详细说一说。病例概况上个月月初的时候,50多岁的刘先生(化名)来看诊,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查出有慢性结肠炎,当时病情不是很严重,只是轻度的充血、水肿,他也没太在意,简单开了些缓解肠胃症状的药,就想先这么治着,没准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没想到这一拖就拖了20年。最近,刘先生感觉自己的胃肠症状越来越剧烈,经常腹泻、腹痛,有时一天要排便5、6次,每次都觉得已经排干净了,但过一会儿又开始腹痛,就又要去厕所,最后还会出现明明有便意,但就是排不出来的情况。无奈之下,医院做了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慢性结肠炎的情况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又进展了,此外还发现了一个直径1.5cm的广基肠息肉。当时给刘先生看诊的消化科医生建议他通过内镜将息肉切掉,因为广基肠息肉分化度比较高,生长速度快,癌变几率比一般有蒂的息肉更高。了解到这个情况,刘先生没多犹豫就决定把息肉切掉。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息肉被完整切掉了,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这是一个腺瘤性息肉,没有癌变。息肉虽然消除了,但刘先生的结肠炎依旧没有好转,还是有腹痛、腹泻等症状,故而来我的门诊,想看看中医能否调理。病情解析问诊时,我观察刘先生的精神状态明显不佳,他自述也经常有一些疲惫感,本来以为是息肉切除后气血受损造成的,尤其是广基息肉,因为息肉底部比较宽,切除后的伤口较大,更容易伤及气血。但细问后才知道,刘先生的息肉已经切除了2个多月,恢复期一直在休养,但不知为何还经常有疲惫感,后又经过脉诊和舌诊的情况综合判断,确定刘先生的致病根源在于脾气亏虚。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中对“泄泻”症状有专门的论述:“凡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主运化,若脾气虚弱,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以致水湿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下,从而形成泄泻症状;因脾虚而生的痰湿在肠黏膜上逐渐聚结,最终形成了肠息肉。也就是说,刘先生慢性结肠炎的肠胃症状和肠息肉病灶皆因脾虚而生。了解情况后,我以健脾益气为原则组方,刘先生按医嘱服药一个多月,腹痛、腹泻这些肠胃症状都得到了很大缓解。临床上,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况十分常见,很多患者的胃肠息肉都与其它肠胃疾病关系密切,这种息肉切除后很容易复发,因为致病根源不在息肉本身,只“除标”而不“去本”,无法彻底治愈。应面诊专业中医医师,在准确辨证下进行中医治疗,消除发病根源,在治疗肠胃症状的同时,也使息肉不易复发。

大家如果有甲状腺结节、胃肠息肉、胆囊息肉等问题,咨询预约可添加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by/1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