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胆囊息肉又一例



2月26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水中火先生

经方辩证问诊单:

职业:工人婚否:已婚性别,年龄:男,41现在主要症状:有时后右肋有点涨痛。主症特点:左耳鸣已3年,便溏,有时感到下肢无力,睡眠少,梦多,记忆力减退等。现正在服用的药:没服药,我甘油三酯高3.3,在吃大蒜降血脂呢。是否接种过什么疫苗?何年何月何日接种的?都是小时候接种的,近10年没有。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

年体检出来的。

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

年开始右后肋有不适,有时右前边肝部有如重物(气滞)。发病的时辰:

不睡觉的时候好像都有这个感觉。发病时的典型症状:右后肋酸胀。西医病名:多发性胆囊息肉,内探及多个中等回声,较大位于侧前壁0.4*0.2CM。发病季节:感觉现在有点厉害,春季。面色:黑,无光泽眼象:

色黄,有血丝出汗情况:多汗,活动时出汗部位:头汗耳:

左耳鸣目:双眼有血丝口:口有时干,其它感觉无胸:有时闷胁:右肋胀痛腹:凉,喜冷心:闷头:

有时晕一下就好了肩:左肩酸臂:左臂有时凉手:两手干燥背:左后背有点酸痛,就是膏肓穴附近腰:酸膝:两膝凉足:两足热饮:饮多,喜冷饮食:食少,厌油腻睡眠:

睡眠少,醒后入睡容易大便:大便一天一次,有点便溏,不成形小便:感觉正常房事:

少,早泄皮肤情况:后背肾两边都有淤黑身体有如下症状:怕热,心烦,站立觉累,早泄七情何者为重:忧郁

QQ问诊:

日期:-3-6

患者11:16:02

水先生您好。

我胆囊息肉已有4年,我今早刚做完B超回来,内探及多个中等回声,较大位于侧壁约0.40.2CM,说是多发性。

现在主要症状是:右后肋隐痛,耳鸣,便溏等。

我已经填好了问诊单,传给您,谢谢您的功德无量。静候.!

水先生12:01:07

你不要随便吃大蒜。

处方一:大泻肝汤

水先生12:10:13

3剂,每日一剂。

水开后,小火15分钟。

患者14:53:06

好的,谢谢您,水先生,现在就去抓。

日期:-3-9

患者12:10:11

水先生您好,您开的3剂药已吃完,跟您汇报下病情:

右后肋隐痛稍有好转,还耳鸣。

您看下面该怎么办?您能简要说下我的病因吗?

谢谢,祝福您。

水先生17:08:49

方子不变,6剂,每日2剂。

患者17:19:26

好的,谢谢您。

水先生,祝福您。

日期:-3-12

患者14:41:04

哎呀,趁您在我跟您汇报下:

我在吃第5剂时就有所好转了,右后肋已无隐痛,还是稍微有点跟转筋似的。

现在每天在继续服药呢,谢谢您。

祝福您,好朋友。

水先生14:48:38

你注意,春天尽量不要房事。

患者14:49:48

好的,谢谢。

患者15:28:44

水先生您给我开的药一剂才1.3元,医院还是别的中医诊所最少也要开一大堆,元左右。

我以前也看过病不能说不管用,但收效甚微。

日期:-3-17

患者10:06:13

呀,水先生在线呢,太好了。

我汇报下我的效果。

马上您开的药就吃完了,效果非常好,但是总反复,就是断断续续总感到右后肋有稍微的胀痛,两腋下也不怎么涨满了,左耳还是耳鸣,您看您还有什么要了解的呢?下面该怎么继续?

静候,祝福您.。

水先生10:22:04

再吃6剂。

患者10:22:53

好的,先生。

说实话,药太难喝了。呵呵。

水先生10:23:15

那没办法。

患者10:25:32

哎呀,先生,我马虎了,上次按每日1剂服的。

晕死了。

日期:-3-18

患者20:18:50

水先生您好,问候您。

照您开的药,今天服2剂后效果很显著,还有4剂未服。

问您个问题,胆囊息肉能根除吗?

静候,祝福您。

水先生20:39:33

方子修改一下

处方二:(原帖中没给出,猜测为大柴胡汤)

水先生20:39:43

3剂,每日一剂。

日期:-3-21

患者20:19:54

水先生您好,看您在线,给您说下病情。

这次吃了您看得药,效果非常好。

右后肋只有一点点酸痛了,今晚药就吃完了,您看下面怎办?

另今天上班回来碰到同事,他没事就看点养生,看了我的面容,说我眼睛底下发黑,是肾不好,我也感觉是,您看下面该怎么治疗呀?

谢谢,祝福您。

水先生20:22:24

方子不变,再吃三剂。

患者20:22:32

好的。

日期:-3-25

患者10:59:02

水先生,向您汇报下:

现在药已吃完,感觉非常好,只有点点气顶的感觉,好像还是气机不畅似的,左耳鸣。下一步怎么调理呢?

静候。祝福您,好朋友。

.

水先生11:02:52

方子不变,再吃三剂。

患者11:06:38

嗯,谢谢您。

日期:-3-29

患者10:52:17

水先生您好,就是目前还是左耳鸣,其它的没什么了。

谢谢,祝福您。

水中火:

这个患者使用的是《汤液经法》大泻肝汤。

枳壳9克,生白芍9克,生姜3片,黄芩3克,生大黄3克,炙甘草3克。

楼上朋友提到的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白芍)和大柴胡汤等都是一个路子的方子。

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者方。

枳实熬、芍药、生姜切,各三两,黄芩、大黄、甘草炙,各一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汤液经法》的大泻肝汤,是现传世的《伤寒论》大柴胡汤的“雏形”。

诸位不妨对比一下两个方子的药物组成。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汤液经法》虚和实的概念不是后世中医说的虚和实,不能照搬理解。

黄帝内经云: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黄帝内经又云:传,乘之名也。

肝乘脾,验之于临床,肝肿大的病人伴随脾肿大,就是肝病传脾的客观事实。

五行理论对病理进行了完美的解释,简洁明了。

同样,大泻肝汤(大柴胡汤)是治肝的方子,验之于临床,常常用来治疗脾胃病。

也是因为肝乘脾的结果。

从古中医四大经典的角度来看,现代中医已经渐行渐远。

后世中医争论的“肾阴”、“肾阳”、“肝阴”、“肝阳”这些中医名词,奇怪的是,在黄帝内经里面根本就找不到,伤寒论里更是没有。

经典中医《黄帝内经》,《汤液经法》都只有,肾虚、肾实、肝虚、肝实这些概念,这些虚实概念的诞生基础都是亘古不变的古中医五行理论。

反观,现在中医纷纷攻击五行学说,殊不知,经方组方用的就是五行学说。

黄帝内经的理论也是以五行的胜衰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

上古经典中医远远没有现代中医这样复杂难学。看看唐后的中医书籍,都是天下第一,个人主义、妄自尊大。

后人都自造方,自以为超越前人,结果是一代不如一代,中医理论搞得乌烟瘴气,自成一派就是没落消失的一派。

对中医各说各的,让后学不知取舍。难道就不能统一到经典上吗?

后世中医凭空想象增加的概念,使得本来就已经混乱的中医更加混乱,不知道浪费了多少中医学子的时间啊,让人无所适从。

《伤寒杂病论》是根本,其他人都是解释。

根本的东西读不懂,读解释的,结果现在成了研究解释的,偏离经典是必然的。

七月老虎按:

《伤寒论》原文: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癒。”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观仲景用大柴胡汤,腹证描述共三条:“心下急”,“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可见本方病位均不离“心下”。

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知识可知:肝、胆、胰三脏的一部分都可能分布于以剑突下两肋弓夹角内区域,即是“心下”。

也可以再理解得简单一点,人体两侧(胁)属于少阳经,如疼痛,实证用大柴胡汤,非实证用小柴胡汤。

实证,简单理解为“有了不该有的东西”。患者胆囊有了息肉,用大柴胡汤,很容易想明白。

欢迎“七月老虎学经方”。

请在搜索“七月老虎学经方”,或“Julytiger”。

个人联系请加七月老虎。

可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靠谱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bzzs/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