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体检发现这5种息肉,要尽早切除



我们总是闻癌色变

但癌症、肿瘤并不是一瞬间长大的

而是由一些常见的息肉、结节演变而来

发现这样的“病块”

及早诊疗,清除隐患,才是最佳选择!

息肉

即人体内多余的赘生的“肉”

一般生长在体内空腔脏器由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

比如:

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

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

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注意

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

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和个息肉的癌变可能肯定不一样。

胃息肉:发现了就得切除

胃体上的息肉可以长得很大而不被患者察觉,多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胃息肉有恶变的“潜能”,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生。

对于直径<0.5厘米的胃息肉,少于两个可直接活检钳摘除;

对于直径<2厘米的胃息肉,需要切下来送病理科鉴别病理分型;

对于直径>2厘米的息肉,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常需要住院治疗。

肠息肉:发现应尽早切除

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

肠息肉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一般病人发现血便会意识到去看医生,但往往病情已经不轻了。

大肠癌的“缓慢过程”: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个过程可能持续1~2年。

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

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

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

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恶化成大肠癌。

45岁以上、经常无缘无故拉肚子的最好每年做个肠镜,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

胆囊息肉:>1厘米得切掉胆囊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直径在0.1厘米或0.2厘米以下,患者不必恐慌,每一两年内做一次B超检查即可。但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那就有高度癌变的风险了。

一般多发胆囊息肉直径>1cm,单发胆囊息肉直径>0.8cm,尤其是年龄50岁以上的,必须快速进行手术切除胆囊,以防癌变。

宫颈息肉:更年期女性尽早摘除

宫颈息肉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宫颈息肉都是良性病变,但也有可能癌变。

年龄超过45岁,尤其更年期前后患有宫颈息肉的女性,应及时摘除息肉,将息肉送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征象,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鼻息肉:手术是首选方案

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才会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被医生看到。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可能会导致患者耳鸣、听力减退,还可引起打鼾、鼻窦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并发症,更致命的是可引发癌变。

一旦出现鼻塞感加重症状,医院做鼻窥镜检查。如果确诊是鼻息肉,手术是首选方案,以缓解鼻塞,恢复鼻呼吸。并在术后做活检明确诊断。

总的来说,息肉就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有部分却存在癌变可能。所以,在体检过程中发现息肉时,应及时咨询医生并对息肉性质进行判断。如果是息肉存在恶变可能,或息肉已经影响到身体健康,出现了一系列不适症状,尽早切除无疑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医院挂号预约方式——

:“姓名+电话(如:李x+x)”即可预约,我们工作人员会及时与您取得联系,确认预约信息,祝您健康!

:-

医院成立于年,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为医院。医院开展骨科、关节科、创伤外科、手足显微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老年病科(离休老干部病房)、康复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儿科、血液透析、妇产科、中医科、体检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医院是湖北省及武汉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商业保险及离休干部医疗定点机构。医院现是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骨科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医院医疗联合体、医院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武汉医院。医院被中华医学会授予显微外科临床基地,骨科被评为武汉市重点学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bzzs/1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