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就是梁山好汉,个个有本领



(图片来自互联网)

终于谈到中药的主题了。

首先讨论一下什么是中药。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预防疾病所使用的药物叫中药。

所以有时西药也是中药。比如,上次提到的胆囊结石大便秘结,中医认为少阳阳明合并,需要使用大柴胡汤,但是当时没有这个药,就用果导片口服导泻,先解决阳明腑实证。那么这个果导片就是中药。

还有一个例子,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西药,如山莨菪碱,用药以后,出现心跳加快、皮肤发红(从中医角度认为其性温,走表),缓解平滑肌痉挛而止痛(中医角度看功效为缓急止痛),口干、无汗(中医角度看是伤阴耗气,阴虚体质者不宜使用)。

我的岳父也是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曾诊治过一例小儿麻疹,由于营养不良的患儿,出现疹出不透,脸色惨白,嗜睡,心律慢等阴寒及衰竭征象,眼看不行了,未在旦夕。从中医角度看,认为邪胜正虚,邪陷心包,需要鼓舞正气,逐邪外出。如果服中药,需要抓药、煎药等复杂程序,患儿却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争分夺秒,在反复斟酌之后,他使用了山莨菪碱肌注,数分钟后,脸色转红,心律加快,数小时内即疹透,连脚板心都有出疹,病情转危为安,最终痊愈出院。(这件事发生在40多年前的平江县)

虽然有时西药也能当中药用,但大多数人普遍的认知还中药只包括传统的中草药。

中药的功效理论是以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为基础。(中药的药物动力代谢学。)

四气:温、热、寒、凉

五味:心、甘、酸、苦、咸

升降沉浮:为药物作用倾向,比如薄荷、浮萍作用倾向于上;黄柏、知母则倾向于下。

归经:是点对点的倾向性。比如莲子心、竹叶心、黄连清心经热。石膏清胃经热。

我们可以把每一味中药都比作一个人,就像梁山好汉中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

有的个性活泼、好动;(如川芎,上面讲的山莨菪碱也是)

有的安静,内敛;(如白芍)

有的严肃;(如山栀)

有的嬉皮笑脸;(如生姜、大枣)

有的武艺高强,善于与敌人作战;(如大黄)

有的善于沟通,能调和内部矛盾;(如甘草)

有的喜欢到处旅游;(如附子、川芎)

有的只喜欢去一个地方;(如龙胆草)

有的善于守卫边疆;(如黄芪、防风)

有的善于建设国家;(如人参、熟地、阿胶)

有的精通多种技术;(如黄芪:补气、止汗、托疮、生肌)

有的专攻一门技术;(如辛夷,专治鼻渊)

有些是好朋友;(如当归与川芎)

有些却有矛盾;(如人参与五灵脂)

还有一些不共戴天;(如附子与贝母)

(图片来自互联网)

最典型的是大黄,因为他有一个响当当的别名----将军,因为他具有将军的性格。

性格急躁,执行力强-----药效来的快;

好动,力气大----通闭结,逐瘀血;

另一个反面典型就是甘草,别名国老,国老有多重解释,可以指告老退职的卿、士大夫、;也可以致指国之重臣。

(图片来自互联网)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甘草》:“[甘草]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它就像一个不紧不慢的和事老。

协调各种矛盾的能力强----调和诸药。

大黄和甘草

一个急,一个慢;

一个粗鲁,一个细腻;

一个善武,一个善文。

一个解决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做事;

一个用沟通协调的方式做事。

这样描述中药也许容易被人接受。对于养生来说,每个亚健康的人总能找到适宜我们自己的一味或多味组合的中药,来纠正亚健康状态。当然得通过医生,而不是自己瞎吃。不过瞎吃中药的人还真不少,平时炖个猪肚子,都是抓点黄芪、党参、白术、淮山、扁豆,也不管家人的体质适合不适合,都这么吃。有时这样是会出问题的。千万记住中药也是要,用药不当会危害健康。

中医药是解开疾病之锁的钥匙(用于治病),也是打开健康之门的钥匙(用于养生)。屠呦呦提炼的青蒿素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毫。相信我,中医中药必将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长按







































郑华国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u.com/jbby/6397.html